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7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體制創新作保障。 會議要求,必須在強化基礎研究的同時,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通道,積極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賦予創造成果的單位,進一步為創新創造鬆綁加力。 中國是科技大國。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需要兩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是要有科技創新,二是要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通道,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來看,破除一些舊有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通道似乎更為迫切。 科技成果的産生和利用,不同於一般生産要素環節,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創新成果躺在實驗室裏“睡大覺”,不僅會浪費科研經費,也會挫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應該看到,長期以來對科技成果實行的有關管理模式,審批程序繁瑣、時限過長,影響成果轉化的時效性。科技成果創新人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相對有限,未能充分享有自主經營權,創新人享有的收益比例偏低,且規定不統一、操作性不強、難以落實。造成創新人科技成果轉化意識薄弱,科研管理體制與市場脫節,科技成果推廣隊伍薄弱,制約了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本次常務會議之前,對科技成果創造作出重要貢獻的機構、人員給予更多激勵,就是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的觀點。李克強説,要通過改革,允許科技人員持有股權、期權,讓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得到更好實現。在逐步推進科研機構“去行政化”的同時,跟蹤改革試點,不斷完善有關政策。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方式和步驟予以明確: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選擇部分中央級事業單位,開展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允許試點單位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歸單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勵對科技成果創造作出重要貢獻的機構和人員,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 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協調聯動,及時跟蹤解決問題,試點成熟後向更大範圍推廣。 這項改革舉措必將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切實釋放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將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既是促改革、穩增長、調結構的應有之義,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支撐。(孫源)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