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保險服務業:保百姓安全 保社會和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9 21:0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

    李克強説,“近30多年的改革實踐證明,穩定發展是中國實現各項目標的前提和基礎,而這一切,都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網作為支撐。” 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社會生産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發掘保險業潛力,有利於社會穩定與發展。

    會議強調,要以改革為動力,突出重點、協調聯動,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一是促進保險與保障緊密銜接,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支持符合資質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産業、參與健康服務業整合,鼓勵開發多樣化的醫療、疾病保險等産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如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格局。

    保險服務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鼓勵企業投資養老産業,支持保險機構開發醫療、疾病保險産品,不僅對老齡化社會問題解決提供了出口,同時也為相關企業和保險機構拓寬業務渠道。涉“老”産業是潛力巨大的經濟發展方向,投資養老相關産業,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有利契機,也為社會和諧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是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逐步建立財政支持下以商業保險為平臺、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的巨災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財産、工程、意外傷害等保險。

    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受災群眾的損失主要靠民政部門發放補貼和社會援助。在這一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人為因素干擾實際效果,要統計到準確數據很難。”李克強總理説,“但保險公司的利益機制決定了它不會‘玩假的’。”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逐級分層分擔風險,立體化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三是通過保險推進産業升級。創新保險支農惠農方式,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産品。鼓勵保險資金採取多種方式,支持新型城鎮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支持股票、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完善科技保險體系,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大力發展出口信用、境外投資等保險。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問題。為農民、農村、農業制定符合其特點的保險産品,量體裁衣,讓農民能夠看得懂、買得起。讓保險産品更接地氣兒。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是為小微企業打造的一把保護傘。保險解決了小微企業的後顧之憂,從而刺激了小微企業的積極性,釋放發展動力。

    四是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積極探索推進商業保險機構開展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以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等為重點,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鼓勵發展治安保險等新興業務。

    環境污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醫療責任問題是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用保險制度保障公共服務質量,是對公共服務機制的創新,同時也是對公共服務加了一道緊箍咒。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説:“老百姓有安全感,社會才有安定感,國家才能穩定發展。”

    五是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加快建設現代保險企業制度,推進保險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引入國外保險先進經驗和技術,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提高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發展再保險和仲介市場。加強信用信息等基礎建設。強化監管,規範經營。提升全社會保險意識。用優質、豐富的保險産品和服務,助推經濟發展,助力民生改善。

    保險業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具有巨大潛力。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能夠幫助企業和群眾對衝經營和生活中的風險、增強安全感,激發社會創造創業動力,有利於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可以一舉多得。保險,保的不止是每個家庭的人身財産安全,更是保國家這個大家庭的和諧與發展。(呂佳)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