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梗阻“梗”在哪?——國務院督查一線探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0 17:5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問題出在哪?”“政策落實的阻礙是什麼?”“有什麼意見建議?”……每到一處,國務院督查組的督查人員都要提出類似問題,追問到底。

    國務院出臺的政策措施在落實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是檢驗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全社會的關注所在。

    6月25日至7月5日,新華社記者跟隨國務院八路督查組分赴各地各部門,“無縫隙”參與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中。

    信息不暢效率低 溝通協作是關鍵

    今年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作出總體部署,要求在今明兩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

    這是一項既有利於穩增長、又有助於惠民生的措施。但督查組在水利部督查期間了解到,在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前期協調工作難度較大。

    “審批立項程序複雜、週期長,影響工程及時開工建設。既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的地方不同利益相關者,又要協調相關部門,最快也要兩三年,慢的四五年,有的更長。”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建議,應借鑒鐵路建設模式,建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以利協調各方推進建設。

    國務院的政策部署推進順利與否,部門間協作是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然而,各個督查組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發現,各部門之間職能交叉、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導致效率低下和重復浪費等問題滋生,直接影響政策“落地”。

    與此相對照,在創建電子示範城市過程中,國家發改委發起成立八部門協調機制,目前運轉順利、效果初顯。

    一些部門的負責同志表示,當前,正處於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必須用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部門間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建立定期通報機制,形成政策合力,確保攻堅克難。

    行政審批“沒撒手” 履職能力待完善

    在住建部行政審批集中受理辦公室,廣州漢德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工作人員謝維維正在換領新的甲級設計資質證書。謝維維告訴記者,去年10月,這一資質延續審批事項已經下放到省裏,但審批時間並沒有壓縮,前後仍然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

    取消了,得管得住;下放了,要接得穩。這是檢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當前各部門推進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力度較大,短時間內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但有些地方的制度建設和履職能力還跟不上。

    對此,有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正在加強對承接下放審批權限地方政府的培訓工作。

    “簡政放權,主要是減少行政干預,要把權放給市場,而現在不少地方審批權僅僅是從上一級政府下放到下一級政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説,有些項目名義上取消了,但把審批改為前置性備案,不完成備案就不能做,還是變相審批。不少企業反映這是“明放暗不放,放小不放大”,政府“沒撒手”。

    督查組發現,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國家對行業自律組織承接資質資格認定工作缺乏統一指導,行業自律組織有序承接資質資格認定工作尚不規範。再如,取消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尚需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監管事權還需進一步明確。

    此外,在此次督查中,有的督查組還專門設立“約談”環節,與行政審批權限下放改革力度不夠的部門負責人一對一溝通,這將進一步倒逼部門加大下放力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政策落實缺抓手 配套措施要跟進

    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發出的《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若干意見》提出,要賦予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擴大原油進口渠道。

    然而,督查組在山東省淄博市了解到,目前淄博市的地方原油加工企業具備國Ⅳ乃至國Ⅴ標準汽油、柴油生産條件,承接了中石油、中石化一定數量的委託加工,但這些企業均未獲得原油進口指標及使用資質。

    “這一情況導致地方煉油企業因原料不足而造成部分産能閒置。建議將地方煉油企業的産能納入國家綜合生産調配範圍,實現國家和地方煉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學專説。

    為什麼這項政策在地方遭遇“水土不服”? 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巡視員郝福慶説,目前出臺的有些政策制定週期短、涉及領域較新,在實施推進過程中,通過地方反饋和實地調查,會發現一些新的政策著力點和改革空間,這就需要政策及時“跟進補位”。

    督查中,有行業協會和企業反映,扶持企業政策落實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有些政策“看上去很美”,但很難落實到企業身上。

    江蘇西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桂華説,從目前看,各類獎勵資金申報審批需要經過各層各級部門的批准與發放,有時從項目批文到資金到賬要達1年之久。

    “對企業的優惠政策如稅費減免、資金補助等在兌現時宜採取‘輕申報、重監管’的做法。”浙江歐拉姆閥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遠説,只要企業符合政策要求,政府即以最便捷的方式予以兌付,然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監管上,一旦發現企業騙取優惠政策,則一查到底並將其列入黑名單。

    督查組還從各地了解到,一些政策頂層設計有了,指導性意見有了,但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不夠,造成不接地氣、銜接不暢;還有一些政策出臺後往往在部門或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一挂了之”,缺乏對政策的詳細解釋説明,公眾不了解,政策效果自然“打折扣”。

    對此,一些部門建議,要進一步認真梳理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列出需要細化、實化的政策清單,抓緊研究制定專項措施,切實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參與采寫記者 劉奕湛、韓潔、鄭曉奕、杜宇、王志倫、任珂、石昊、趙卓悅)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