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關係三問之三:利益交匯怎深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0 19:2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樊宇 劉劼)不少人用“堪比入世”來形容中美締結雙邊投資協定(BIT)潛在的深遠意義。7月的北京,BIT談判能否借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良機取得進展備受關注。兩國經貿聯絡日益深入,深化投資合作成為擴大利益交匯點的新突破口,如何為此搭建高標準的橋梁考驗中美雙方共同的誠意和智慧。

    對話開啟前,中美兩國財經高官均把推進投資協定談判列為重要關切,對形成新共識和取得新成果表達了樂觀期待。

    以確保雙方以非歧視性原則對待對方投資為核心的中美BIT談判于2008年啟動。去年夏天,兩國確定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後,談判進入實質階段。一年來,中美就如何推進BIT舉行了多次磋商,文本談判漸近尾聲,負面清單談判即將啟動。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美各自經濟的階段性特點呈現出投資合作的巨大空間。在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看來,一方面,中國正從出口導向型的製造業經濟向服務業引領的以消費為基礎的模式轉變,這樣的轉型蘊藏著巨大商機,而美國在服務業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近年來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中國企業有著強烈的投資意願,如果雙方能為投資的市場準入制定基於規則的框架,便能為兩國經貿發展帶來更廣闊前景。

    這樣的廣闊前景用數據説話更為直觀。和兩國間貿易的活躍程度相比,中美雙邊投資則相對滯後: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只有3%來自美國,而流入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只有不到1%來自中國。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和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均認為,中美推動投資協定“恰逢其時”,協定的簽署能確保雙邊投資遵循明確標準……這樣的保護作用一旦生效,對兩國經濟的貢獻將立竿見影,對整固中美整體關係也大有裨益。

    當然,互利互惠需要利益平衡,一個成熟且全面的雙邊投資協定不應基於一方利益設定,而是要在溝通基礎上實現共贏。

    投資壁壘有待消除,合作的藩籬還需化解,雙方對彼此商業規則、法律架構和社會制度的認知也有待深入。因此,談判難以一蹴而就,棘手的問題還需更多耐心。

    負面清單內容如何確定,是否建立爭端解決機制等等,還有很多具體內容有待細化。任務艱巨,阻力難免。兩國在戰略上需增進信任,戰術上需巧妙安排。

    中國在負面清單模式上的積極探索表明了參與對話的姿態。新版的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剛出爐,國務院近日又下發意見,明確將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同時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這既順應中國深化改革的步伐,也體現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戰略考量。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認為,中國應積極參與高標準的雙邊及區域投資協定談判,通過互惠方式在市場準入和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安全環境。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應利用本次高層對話的機會讓美國在一些限制性問題上做出更明確表態,比如對危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作出明確界定,説明資源型行業的外資準入,以減少個案的不確定性。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傑弗裏·肖特指出,中國還需要更多時間將對外資開放的程度和範圍與國內經濟改革的步伐相適應,美國也需思考如何對待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安全審查。只要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良好意願,便能減少疑慮、增進互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強調,中方一貫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不因一時一事而改變。兩國的共同利益和相互聯絡遠大於差異和分歧。

    這樣的表述放在經貿合作領域尤其貼切。中美經貿的相互依存還將長時間持續,本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為中美擴大利益交匯點提供了重要契機。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