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佈航海日公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1 18:3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濟南7月11日電 (記者 趙文君 魏聖曜)11日是我國第十個航海日,也是鄭和下西洋609週年。由中國航海學會、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和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航海日論壇當日在日照開幕,同期發佈了2014年中國航海日公告。

    “我很高興地注意到,此次中國航海日活動的主題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背景,將海員發展理念與貿易緊密聯絡在一起。”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關水康司在發來的賀信中説,海上絲綢之路雖然不是廣為人知,但海上絲綢之路是幾千年以來印度洋和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商品交換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如今,鄭和下西洋寶船模型和探險地圖永久被陳列在國際海事組織的總部。

    “我國註冊海員57萬多人,居全球第一;外派海員近12萬人次,規模居全球第二;每年95%的原油、99%的鐵礦石進口都由海運承擔,在海上絲綢之路東線、南線和西線中,其中每年50%的煤炭進口量、35%的礦石、74%的原油都是從西線進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在論壇上説,我國是航運大國、海員大國、造船大國與漁業大國,要轉型為“強國”,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任重而道遠。

    “重振海上絲綢之路既是難以割捨的歷史情結,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理性選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寶晨説,他認為,自1903年法國學者沙畹提出絲綢之路有陸海兩道、1967年日本學者三杉隆敏著述《探索海上的絲綢之路》、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性考察活動後,“海上絲綢之路”概念逐步得到傳播。

    張寶晨説,構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是解決合作國家的利益共享問題,建立可持續的區域合作關係,通過優勢互補和互利互惠傳導經濟發展正能量,“既讓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應該成為沿路各國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

責任編輯: 郭慕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