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政府網昨日 (7月17日)消息,7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 上半年我國GDP增速同比增長7.4%,略低於年初大家的預期,李克強在座談會上強調,只要我們的發展有就業、增收入,有質量、提效益,節能環保,沒有水分、實實在在,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同時指出,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 “噴灌”、“滴灌”。 相比增長二字,在座談會上總理更多提到的是升級與提質。 深化區間調控方式 今年二季度伊始,國務院先後出臺多項“微刺激”措施,上半年後期PMI等經濟指標出現好轉。 針對穩增長是否還有後招,李克強在座談會上強調,必須保持中國經濟運行長期處於合理區間。他認為,把握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既要關注經濟增長,保持今年經濟增速在7.5%左右,也要關注物價水平,把物價漲幅控制在3.5%左右,更要突出就業、收入等民生內容。 經濟增長關注區間而並非單點,這也直接反映在宏觀調控思路中。 李克強指出,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 “噴灌”、“滴灌”。這是區間調控方式的深化。 在發力點上,給企業鬆綁、增加公共品供給與做強實體經濟被總理特別強調。其中,公共品供給尤其體現在政府引導的鐵路等投資中。 1~6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4%,摩根大通報告指出,6月份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4.3%,低於5月份28.7%的同比增幅,但是依然保持穩固。特別是6月份的交通基礎設施和建築投資同比增長24.2%,水利和環境管理投資同比增長24.4%。 參與此次座談會的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今年曾提出過一個十分鮮明的觀點:可以不搞財政刺激,可以不搞“四萬億”,但要想方設法保證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一個最低的標準。中國經濟是一個“自行車經濟”,要保持一定速度才能不倒,如果靜止下來,任何問題都會被放大。 在李稻葵看來,民營經濟杠桿率低,可以在穩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比如在石油天然氣和高鐵等領域向民營資本放開投資,即通過調動民營經濟投資的方式來穩增長。 座談會上,李克強也説,通過改革投融資體制,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補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不僅可以改善民生、增加就業,也能有效優化發展硬環境,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挖掘體制機制紅利 李克強強調,必須依靠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實現中國經濟升級,既要有合理的速度,更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創新不僅是科技創新,也包括體制機制創新,我國在這方面空間很大。 他説,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光有資金投入是不行的,體制機制也是重要的“資本”和紅利。通過深化改革搞活體制機制,將産生巨大的能量,有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在解讀6月經濟數據時,李稻葵提出貨幣存量的超常增長令人擔憂。 6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12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短期看可以,但這種情況長期不可持續,現在問題出在宏觀金融結構而不是貨幣政策本身,如國債在內的長期債缺位。”李稻葵説。 他曾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計今年和明年國家會適當地擴大國債發行水平,發一批特別國債。 在李稻葵看來,發特別國債之後,至少可以幹兩件事情:第一,促進金融業的調整。金融業確實碰到了一些問題,確實有一些理財産品、一些影子銀行的産品會出現違約,這不是壞事,捂著、蓋著不能排毒。排毒的過程需要一定的資金;第二,對一些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資金支持,通過這種支持維繫短期的增長。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對改革仍然持樂觀態度。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在於改革,一些領域雖然進展緩慢,但是已經開始破冰之旅。 首當其衝的便是財稅制度改革,改革的原則已基本達成一致,包括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稅關係,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轉移支付體系等內容。 另一項備受關注且與經濟運行密切相關的改革是國企改革。王志浩分析説,關閉過剩産能、加速節能減排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中央給北方各省的壓力較大,對鋼鐵等行業企業的銀行信貸進一步趨緊。近期國務院提出要完善、健全企業破産制度,暗示國有企業破産將更多地成為可接受的解決之策。 在座談會上,李克強也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建議,也希望專家們集中更多智慧,為改革發展多出實招、多謀良策。(胡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