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濱江老廠房將變身“歷史文化長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0 09:06 來源: 文匯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過不了多久,住在上海市楊浦區平涼和定海社區的居民們將會發現,家附近沉寂多年的老工業區重新又熱鬧起來。但和30年前比,煙囪沒有冒煙,廠房也變成了博物館、展廳,至於以往供叉車來往的狹窄廠道,則成了周邊居民慢行的林蔭步道。

    記者日前從規劃部門獲悉,繼楊浦濱江南段規劃去年獲批後,近日濱江北段也啟動了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工作,沿江老廠房即將迎來“又一春”。

    老廠房邊上不建“假古董”

    以復興島為界,楊浦區的濱江帶被分成南北兩段,其中南段為楊樹浦路以南、秦皇島路以東、復興島以西近2平方公里的地區。

    “這裡是上海近代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主持編制南段規劃的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中心副總工程師王曙光表示,楊浦濱江南段規劃參考了倫敦和利物浦等城市濱水區案例的做法,計劃將濱江老工業區變成“歷史文化長廊”。

    根據這樣的思路,王曙光描述了區域內上海船廠老廠區的未來:一部分船塢改建成水上舞臺,剩餘部分改建成造船文化博物館;保留原有廠房的外輪廓,內部改造成寫字樓、展示廳等,出租給文化傳媒企業;老廠房附近會增加部分新建築,但新建築的外觀色彩和“窗墻比”都與老廠房相協調,採用石材、玻璃等“不搶鏡”的現代建築材料。“之前有人建議把新建築修成‘假古董’。考慮到楊浦濱江的整體定位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我們決定不建‘假古董’,要推動新舊建築的融合、對話。”

    根據相關規劃,南段將保護歷史建築28處、共112幢,總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其中大部分都是傳統工業的歷史遺存。同時,還將保留這片老工業區佈局緊湊、道路密集的特點,路網密度達每平方公里8.34公里,濱水街坊尺度控制在100米至150米之間。

    北段“重中之重”或“留白”

    至於復興島以北(含)的楊浦濱江北段,目前規劃編制工作剛剛開始,因此還沒有具體的方案。但王曙光告訴記者,北段與南段在功能、空間、交通上將形成互補。“根據不同的區域,南段主要承載四項功能,分別是科技商務、創意設計、特色金融、文化休閒。北段因為離高校更近,又緊靠共青森林公園,功能上可能更側重教育孵化、知識論壇、藝術展示等,部分老廠房今後可能會改建成設計大師的創意基地等。”

    不過,北段規劃的“重中之重”——復興島暫時還處於“尋找答案”的階段。作為黃浦江上唯一的小島,復興島是楊浦濱江規劃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至今已數次公開徵集規劃,但始終沒能敲定。相關規劃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關於復興島有多種設想,“各有利弊,相關部門在期待是否會出現更好的想法。其實,黃浦江沿岸像復興島這樣沒有大規模開發的地方已經很少,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案,繼續‘留白’給後人也未嘗不可。”

    將和腹地形成“O”形環路

    除了關注貼近黃浦江的區域,規劃部門還將目光投向了楊浦濱江腹地。

    南段腹地是平涼、定海兩個社區,目前已在兩者間規劃了多條帶商業和綠化元素的公共活動通道。此外,規劃部門在腹地區域沿杭州路等規劃了一條串聯兩個社區多處歷史建築的東西向風貌通道,並通過南北縱向通道和濱江區步道對接成一條“O”形環路。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加強濱江區和腹地的互動,但平涼、定海是楊浦區發展相對滯後的兩個社區,規劃“落地”可能要進行不少的拆遷和改建。

    據了解,南段規劃去年獲批後,楊浦區已啟動相關的建設,目前正在逐步打通濱江公共開放空間,為建設沿江慢行系統做準備。

    規劃專家建議,楊浦濱江應儘快啟動引入相應的産業。“楊浦濱江區要吸引人氣,不僅要有空間,還要有産業。要做到白天有人上班,晚上有餐飲、娛樂,週末還有商業、健身。”該專家表示,規劃層面提出要實現這片區域的“功能多樣化”,而這可能也是楊浦濱江老工業基地改造成敗的關鍵。(記者 葉松亭 陳桂蘭)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