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落實安全制度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1 17:5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沙7月21日電(記者 劉良恒、陳文廣)滬昆高速湖南邵陽段“7·19”特別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已初步確認有43人遇難,國務院調查組已開展調查。初步披露的情況表明,有關安全生産制度未能得到有效遵守,是此次事故損失重大的重要原因。

面對頻發的安全生産事故,我們並不缺少相關管理制度規定。正如此次事故當中,危化品運輸要用什麼車、用什麼人、走什麼線路、在哪些時間走,相關部門早就制定了一整套細緻全面的制度。如果運輸危化品的貨車嚴格遵守這些規定,這起事故可能就不會發生。

而事故造成40多人死亡的慘重損失,也與大客車沒有落實相關規定有關。國務院2012年下發的《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規定,長途客運車輛淩晨2點至5點應停止運行或實行接駁運輸。湖南省地方管理部門也發佈過相關規定,要求湖南省所有在淩晨2點至5點時段運行的長途客運班車,必須停車休息。如今,“閩BY2508”大客車卻把有關規定甩在後面,最終釀成慘劇。

這些年來,很多有關安全生産的規定都是重特大事故的鮮血換來的,剛剛出臺時還能得到重視,沒過多長時間,規定慢慢地就在一些地方成為擺設,一些頑疾又開始顯現。這些年來,每到年關之際,煤礦安全生産事故頻頻發生,不就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嗎?這次特別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同樣印證了這一道理。

落實安全生産制度,必須靠有力的監督檢查來護航。以此次事故為例,儘管非法改裝、偽裝的小客車可能一時難以發現,但如果監督檢查到位,淩晨2點至5點時段仍在狂奔的大客車總不難發現。如果監督檢查成為常態,就不會有大貨車司機們所説的“夜裏2點到5點,經常看見大客車在高速路上跑”了。

每次事故發生以後,有關部門幾乎總會組織“突擊式”“地毯式”的監督檢查,這樣的措施,屬於吸取教訓、緊急巡查,對於預防更多事故發生當然必要。但是,如果平時的監督檢查以及抽查做到位,還會有重大事故之後的突擊檢查嗎?慘劇後的突擊檢查,又能開展多久?

人命大於天。落實安全生産制度,絕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始終繃緊安全生産的弦,將落實規定的監督檢查滲透到安全生産各個環節,加強預防綜合治理,狠抓規章制度落到實處,才能減少事故發生,換來出行群眾平安。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