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3 09:22 來源: 雲南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日前,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出臺《關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建設美麗雲南,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運用省級重點村建設的經驗成果,在試點示範的基礎上,從2015年起,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現結合雲南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四化同步”,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方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根本,以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展現農村生態魅力為特色,以省級重點建設村等各級新農村試點示範村建設為載體,著力建設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走發揮優勢、彰顯特色的多樣化路子,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打造升級版新農村,把美麗鄉村建成雲南叫響全國的又一張名片,不斷開創雲南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標。在做好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村莊整治規劃編制的基礎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從2015年起,每年推進500個以上以中心村、特色村和傳統村落為重點的自然村建設,全面推進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週期不超過2年。通過典型示範,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帶動全省面上新農村建設。到2018年,力爭在全省的中心村、特色村和傳統村落建成一批富有雲南特色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三)基本原則。

    ——堅持規劃引領、示範帶動。強化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結合各地區村莊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的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做到先規劃後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集中投入、分批實施的思路,堅持試點先行、量力而為,逐村整體推進,逐步配套完善,確保建一個成一個,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進。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針對各地區發展基礎、人口規模、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實際,切實加強分類指導,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揮地方自主性和創造性,防止生搬硬套。以舊村改造修復和村莊整治為主,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防止村莊建設佔用基本農田。

    ——堅持生態優先、彰顯特色。突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開展農村植樹造林,加強以森林和濕地為主的農村生態屏障保護和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突出鄉村和民族特色,保持田園風貌,體現地域文化風格,注重農村文化傳承,適應農民生産生活方式,切忌用一張圖紙、一個式樣、一種格調搞村莊建設或照搬城市建設模式。

    ——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城鎮化,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農業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步伐,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

    ——堅持以人為本、農民主體。始終把農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家園。

    ——堅持以縣為主、合力推進。省、州(市)加強政策扶持和指導督查,以縣(市、區)為單位,整體謀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形成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建設秀美之村

    1.修編村莊布點規劃。省、州(市)相關部門指導,縣級規劃部門負責,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修編完善村莊布點規劃,科學確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保存的特色村、傳統村落。村莊布點規劃要符合鄉鎮總體規劃。編制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因勢就形、突出特色、一村一景,預留建設發展空間。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村莊布點規劃必須分別經鄉(鎮)、縣(市、區)人大審議通過,完善規劃審定、督查制度。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禁在村莊規劃點外(含自留地)新建住房,引導農民到中心村、規劃村集中居住,有條件的進小城鎮和縣城以上城鎮就業和定居。建立鄉鎮、村莊規劃建設監管機制,對於每年確定建設的中心村、特色村和傳統村落,州(市)、縣(市、區)要安排專項規劃編制經費。

    2.重點建設中心村和特色村。以村莊布點規劃為依據,按照“人口集中、産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的要求,以農村社區化為方向,培育打造中心村和特色村。選擇區位條件好、經濟基礎強、帶動作用明顯的較大自然村,優先考慮鄉(鎮)政府駐地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特色産業村、交通幹道沿線村、重點景區周邊村、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城市規劃區周邊等有條件的村,改造提升一批中心村、特色村和傳統村落。依託扶貧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災後重建、庫區移民、礦山環境治理和重點項目徵地拆遷等項目實施,規劃新建一批中心村和特色村。

    3.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積極實施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加快陡坡地生態治理,推進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建設,對村、路、渠、宅“四旁”和公共區進行綠化,改善村莊環境的生態質量和景觀面貌。保護古建築文物、特色民居、村內古樹、大樹、成片林地和文化遺産,形成道路河道喬木林、房前屋後果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的村莊綠化格局。加大生態村、生態鄉(鎮)創建力度。到2018年,美麗鄉村示範點村莊綠化覆蓋率力爭達到40%以上。分步開展沿路、沿江、沿線、沿景區的環境綜合整治,強化重金屬對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加大污染源治理和監測,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嚴厲打擊不達標排放行為,實施農村河道的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大力開展農村塘壩清淤整治,著力恢復河塘功能,全面改善農村水環境。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嚴厲打擊私挖濫採及擅自佔用土地和非法採石取土等行為。

    4.提升人居環境。實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圈、改廁、改灶,治理臟、亂、差”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村內戶外道路硬化,鋪裝水泥、石板、瀝青、彈石等硬化路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提高農村人居安全水平和防災減災能力。廣泛開發和利用沼氣、節能灶、太陽能等農村新型能源,普遍推廣節水、節材、節能技術,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因地制宜採用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等技術處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對現有農村給排水設施管網進行改造,實現管網入地。啟動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堅持水量、水質並重。強化農村水源地保護,保障水質安全,健全水污染防治應急處理機制。加強垃圾收運設施建設,交通便利地區採取“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模式,偏遠地區採取靈活的減量化處理模式,嚴控亂堆亂放,力爭農村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70%。引導農民單獨建畜廄等附屬用房或建養殖小區,實現人畜分離;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産生活習慣,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公共設施建設,積極推廣畜禽養殖糞便、農業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力爭畜禽糞便有效處置及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以電燈、太陽能路燈、風能路燈等多種照明形式互為補充,加快推進鄉村路燈建設步伐,全面提升農村亮化水平。

    (二)建設富裕之村

    1.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打響高原特色農業“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立足保障供給、生態涵養、休閒旅遊等功能定位,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發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産業化經營,推廣種養結合等新型農作制度,支持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推進技術成果進村入戶,主要農産品中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産品種植面積佔比大於90%。大力發展鄉村生態農業,促進農業清潔化生産。商品有機肥使用量提高到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面積達9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2.大力發展莊園經濟。依託雲南省特色、生態優勢産業發展,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堅持走精品化、有機化發展路子,突出地理標識,加強原産地保護。引導和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各具特色、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功能的現代農業莊園,規劃建設或改造提升一批集休閒、觀光、體驗、展示為一體的精品農莊,積極打造在省內外、國內外叫得響的現代莊園品牌。

    3.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利用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民族特色和鄉村文化,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閒旅遊為基礎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格局。每個美麗鄉村示範點發展1個以上帶動能力強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培養1名以上農村科技輔導員,家家有科技明白人和增收致富産業,著力打造精品,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特。

    4.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推動農産品加工業向園區和城鎮集聚,嚴格控制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完善農産品加工産業體系,以食品、生物藥、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資源等為重點,延長農業産業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力爭農産品加工率達到65%以上。

    (三)建設魅力之村

    1.培育民族特色文化村。編制民族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政策。充分發掘和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古樹名木及古建築、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遺存,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把特色民族文化村打造成為弘揚農村生態文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對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村落文化的搶救挖掘,加大對傳統藝術、技藝、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風情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傳承和弘揚力度。

    2.培育和諧文明新風尚。充分發揚勤勞樸實的農村傳統民風,逐步引入現代文明生活理念,積極營造美麗鄉村文明和諧新風尚。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生態文明知識的普及教育,倡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引導農民生態消費、理性消費。倡導厚養薄葬,綠色、人文、生態殯葬新風尚,積極推行生態節地葬法。合理調節農村利益關係,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紮實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3.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堅持全面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大力實施邊疆解“五難”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基層“兩館一站”免費開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建立覆蓋鄉鎮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傳輸系統。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文體廣場、文化室和文化大院建設,讓文化陣地逐步覆蓋中心村和人口聚集的自然村。引導城市文化向農村輻射,深入開展“送圖書、送電影、送戲曲”活動。推進農村廣播電視全覆蓋工程建設,全面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豐富農民體育生活。

    (四)建設幸福之村

    1.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快發展民生水利,積極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水網建設,做到水利建設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農村人飲安全、山區“五小水利”、“愛心水窖”等惠及民生的水利重點領域傾斜,全面解決國家規劃內農村人口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不安全問題。以中低産田地改造、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完善灌排體系,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推進以通鄉油路和通村油路為重點的農村公路建設,加快向農民集中居住點、農業園區、農村旅遊點延伸,實現7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面。加強農村公交客運站建設,優化公交線路網絡佈局,確保“路、站、運、管、安”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範的新型農村電網,實現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美麗鄉村示範點村村有安全飲用水,通電、通路,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通村到戶。

    2.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均衡推進九年義務教育發展,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增加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採用對口幫扶、送教下鄉、遠程教育等方式,提高農村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推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逐步縮小城鄉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差距,促進縣域內校長、教師合理流動。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繼續開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覆蓋。繼續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提高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和保障水平。紮實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培育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産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發揮明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美麗鄉村示範點村民有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

    3.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千方百計挖掘産業增收潛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通過發揮農村生態資源、人文積澱、特色産業等優勢,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農村休閒旅遊等第三産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加大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農民素質和就業技能,確保農民非農就業穩定和收入水平提高。按照“放寬城鎮戶籍、同享城鄉待遇、自願有償轉變、分類協調推進”的要求,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有效增加農村人口人均資源佔有率,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財産性收入,加大農民創業扶持力度,鼓勵農民以房權換股權,以資金、勞務、物業權入股,盤活農村集體資産、土地及房産資源,著力優化農民收入結構。美麗鄉村示範點農民人均純收入不低於全省中上水平,居於各州(市)、縣(市、區)領先水平。

    4.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支持和引導各地區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産、經營集體資金,鼓勵以入股、租賃等形式發展符合農村實際的産業,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村建立現代公司組織,探索推進村企一體化建設。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因勞動力轉移而閒置的土地可由村集體代管。通過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可用於發展村集體農業産業經濟。開展將政府在農村的小型工程設施投資形成的資産轉為集體股份加以有效管理利用試點,支持村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發展生産,取得收益作為集體經濟收入。村集體資産為全體村民集體所有,統一經營、民主管理、收益共享。美麗鄉村示範點都有村集體資産。

    (五)建設活力之村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不斷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擴大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重點抓好農民合作組織等薄弱領域黨建工作。逐步提升村幹部“一定三有”保障水平。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行邊防民警兼任村官制度,開展邊境地區“警地共建”工作。堅持完善幹部直接聯絡和服務群眾制度,選強用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總隊長、隊長、指導員、常務書記。繼續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大學生村官。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整合,支持有條件的村民小組建設活動場所。完善村級組織運轉和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制度。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查處和糾正涉農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和加重農民負擔行為。

    2.健全村民自治機制。結合村莊撤並,探索中心村和新型農村社區轄區內村民自治組織設置模式。繼續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結合實際創新載體,提高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效。健全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村民議事、村級財務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強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村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建設,發揮農民的建設主體作用。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和跨行政區域的民族團結示範區創建,大力開展民族團結警民共建活動。

    3.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順應人口相對集中、居住相對集中,村莊數量減少、規模擴大的趨勢,創新農村社區服務管理機制,培育新型社會管理組織,探索拆村並點或建設過程中村民集中居住後民心融合、村民自治、集體資産管理的新機制。根據農村人口居住情況,以農村社區(村委會)為單位,按照農民經濟身份與社會身份分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與權利不變,以及社區居民屬地化管理的原則,探索中心村組織機構設置新模式。健全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在有條件的地方,推進村集體資産折股量化的綜合性股份制改革試點,探索組建以資産為紐帶的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逐步建立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

    4.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省每年安排到州(市)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確保有不少於5%用於農村居民建房。省下達的增減挂鉤指標要優先安排被拆遷農戶安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將耕地、山林、水面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租賃等形式參與企業經營,將符合規劃、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通過招商引資、作價入股等形式,發展二、三産業。加快農村土地、住房確權登記,建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退出補償機制,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

    三、保障措施

    (一)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現階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抓手,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加強領導,強力推進。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是省委、省政府總攬推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的領導機構,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行統一領導,指導各州(市)委農村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工作。省、州(市)、縣(市、區)黨委農村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負責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謀劃、綜合協調、規劃布點、統籌推進、督促檢查和綜合考核工作。要加強“三農”綜合部門工作力量,核定足夠人員編制,加強隊伍建設。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各地區各部門領導包村建設美麗鄉村機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隊聯絡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制度。

    (二)創新協調聯動機制。強化美麗鄉村建設部門間協商工作機制。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要深刻把握省委、省政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決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工作中要加強溝通協調,按照部門職能,主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省委農辦負責牽頭做好相關工作,民族、財政、住建、農業、旅遊等部門按照年度布點、建設重點和建設標準等要求,積極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發改、國土、住建、林業、水利、交通、環保、文化、教育、衛生、人社等部門都要把資源向美麗鄉村示範點傾斜、集聚,做到“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到哪,相關項目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確保建設取得實效。組織、民政部門要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和政權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有力組織保證。

    (三)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各地區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省級每年整合10億元以上的專項資金用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縣(市、區)級要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整合力度、社會資金的融資力度,集聚財力用於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擴大集體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所有權等農村産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農村産權抵押融資試點,支持各地區探索建立美麗鄉村建設投融資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經濟項目開發。通過村企結對、部門聯村等形式,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特別要搭建“感恩社會、回報家鄉”的建設平臺,引導企業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四)創新長效管護機制。堅持建管並重,切實建立農村公共設施的長效管護機制。採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強村莊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和綠化養護等工作,落實相應人員、制度、職責、經費,探索建立以村集體和群眾為主、政府補助的籌資機制,“有人管事、有錢做事”,逐步實現村莊環境的自我管理,確保供水、垃圾、污水、照明等設施正常運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利用閒置的房屋、土地,以及集體所有的山林、水體、河灘等,通過租賃、改造等形式,實行業主經營,集體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籌措管護費用,盤活資産,提高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積極探索建立美麗鄉村管理的長效機制,試行社會化經營模式,對村容衛生日常保潔和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加強基層服務管理力量建設,鄉(鎮)和村級要全面配備規劃建設管理員、環保員、水利管理員。

    (五)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按照“科學合理、操作簡便、有所創新”的要求,由省委農辦牽頭,組織力量研究制定“雲南美麗鄉村”的建設內容,提出考核驗收標準。從2015年起,每年組織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考核驗收工作。把美麗鄉村建設列入各級黨政幹部政績綜合考核和“三農”綜合考核,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政績、幹部選拔任用和撥付下年度扶持資金、以獎代補資金的主要依據,加強督查,嚴格獎懲。按照有關規定,對工作抓得緊、成效顯著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到位、進度慢或成效不明顯的給予通報批評,並在扶持資金、項目安排上予以扣減。

    (六)創新宣傳動員機制。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宣傳涌現出來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經驗,加強工作交流,提高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總體水平。堅持因地制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及時總結和推廣基層探索創造的典型經驗。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進學校、進家庭,在農戶中廣泛開展“潔美農戶”、“清潔之星”等評選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主流媒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總結宣傳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