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鏖戰颱風“威馬遜”搶修復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6 18:4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向颱風搶回光明——記廣東電網鏖戰颱風“威馬遜”搶修復電

    新華社廣州7月26日電(記者陳冀)華南地區41年來的最大颱風“威馬遜”7月18日肆虐橫掃而過,所到之處損毀嚴重,當地電網也難以倖免于難。為了搶修復電,連日來,廣東電網公司上萬名員工不辭辛勞、星夜兼程、征戰一線,用速度、智慧、艱辛,向颱風搶回光明。

    用速度創造一流的效率

    颱風“威馬遜”7月18日在海南文昌登陸,最大風力達17級,成為41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大颱風。颱風一掃,僅廣東省內受影響用戶就達215.6萬戶,大量鐵塔電桿倒塌。

    損失之大,修復之難,前所未有。許多線路架設在山坡耕地間,大型器械無法進入,桿塔挖掘運輸只能靠人力。而對於“擎天柱”似的220千伏鐵塔,則要把倒掉的鐵塔鋼材一塊塊鋸下來,把原來的水泥基礎打掉,再在原地重新立塔。這樣的工程量,遠遠大於新建一座鐵塔。

    再難啃的骨頭都要啃下去。早在颱風登陸前的7月17日,廣東電網就集結了各路人馬一線待命。19日淩晨5時,颱風尚未完全遠離廣東,冒著6級大風,電力巡視人員便開始在重災區徐聞等地現場巡查,展開搶修。

    一場保電大會戰令搶修進度驚人。僅用了6天時間,廣東省內98%的受影響用戶全部恢復供電。

    如此搶修復電速度,在全世界都居前列。西安交通大學曾對美國東北電力公司遭受颱風襲擊搶修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該公司在遭受超強颱風(美國風暴的最高級別——“三級颶風”,風速大於58.8米/秒;此次“威馬遜”登陸時風速達到70米/秒)襲擊時,修復電網主饋線所需的平均時間是8.62天,修復分支饋線所需的平均時間是24.2天。

    用智慧攻破一個個難題

    廣東省內搶修復電初戰告捷,然而在瓊州海峽的另一端,海南電網受到更為嚴重的影響。搶修無條件、救援無界限。按照南方電網的統籌安排,從7月21日開始,廣東電網公司已陸續緊急抽調4200多名技術人員,星夜渡海馳援海南。

    如果説在家門口的搶修駕輕就熟,那麼征戰海南重災區則意味著全新的考驗,電網人用智慧攻破一個個難題。

    7月23日上午9時,海南重災區昌灑鎮數十根電桿成排倒塌。搶修人員移開倒桿,準備在其旁邊開挖新坑安裝新電桿。然而,該片土質為沙質土壤,且附近是魚塘、水稻等農田,挖機一邊開挖,洞壁一邊滲水,還伴隨著大量的沙土塌下來,一個新開挖的坑洞又被迅速填平,嚴重阻礙工程修復進展。

    本來大型挖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該鎮救援的只有兩台這樣的大型挖機,搶修點太多,機器也“忙”不過來。

    搶修容不得半刻的耽誤。大家想出了“水泥桶”護線的辦法。“水泥桶”其實是一個大約新坑大小的水泥墩,中間有一個直徑約水泥桿粗細的圓洞,當搶修地發生滲水塌沙,則立刻放置水泥桶到坑內擋住塌沙,然後快速立桿操作。這個辦法效果立竿見影,爭取了更多的搶修時間。僅用了1天時間,大多數倒塌的電桿就扶正豎立,當晚,該鎮在經歷了6個夜晚的黑暗後迎來了光明。

    用艱辛向颱風搶回光明

    艱辛是電力救災搶修工作必然的注腳。在海南文昌等重災區斷電斷水數日,搶修隊員沒水洗澡,甚至沒地方落腳。

    廣東東莞供電局的搶修隊伍在海南文昌災區的小學紮營,他們就地取材,把學生的凳子放下面,用甲板鋪上去,就當床了。“在外支援的時候,有瓦遮頭已經很不錯了。摸黑吃飯、甲板為床,這些在平常線路維護中經常遇到,都習慣了,也沒覺得有多苦。”搶修隊員彭康華説。

    農尤彬和馮孟芳是茂名供電局支援海南搶修隊的兩位女同志,相對於男性為主的搶修大隊,她們顯得有點特別。“男人能幹的活,我們都能幹!”7月24日,在搶修現場,兩名女將正和搶修班組合力把300多斤重的絞磨機抬走,她們的皮膚被曬得紅黑紅黑的,額頭全是汗珠,工作服濕透了。

    “我們累和苦都不算什麼,聽到居民通電那一刻的歡呼,我們覺得特別欣慰。”兩位樸實的女搶修隊員道出了電力人員的心聲。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