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重溫《波茨坦公告》精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7 07:1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梁淋淋、譚晶晶、王慧慧)69年前的今天,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日本戰敗後宣佈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公告重建了國際社會戰後秩序,確立了亞洲和平穩定發展的起點,然而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目前卻受到日本右翼勢力挑戰。專家表示,此刻重新審視《波茨坦公告》精神,對更好維護東亞和平穩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波茨坦公告》是日本必須遵守的重要國際法文件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確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時在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時承諾“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繼承者忠實執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項條文”。

專家表示,在國際法中,宣言、公告、公報、議定書、新聞公報都被視為國際條約。按照《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條規定:“所謂‘條約’,指國家間所締結而以國際法為準之國際書面協定,不論其載于一項單獨文書或兩項以上相互有關之文書內,也不論其特定名稱如何”。而《日本國憲法》第98條第二款也明確規定:“日本國締結的條約及已確立的國際法規,必須誠實遵守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王珊説,日本是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公告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投降進程,建立了戰後秩序,是日本必須遵守的重要國際法文件。

王珊表示,當今東亞國家關係處在波動中,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日本沒有嚴格恪守公告原則和精神,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安倍政權通過參拜靖國神社美化軍國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勢力企圖復活日本軍國主義,嚴重挑戰國際公認的政治、法律秩序,危害地區和平與安全。

《波茨坦公告》是解決釣魚島歸屬問題的法律基礎

《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則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而1943年12月1日發表的《開羅宣言》則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根據這兩份文件,從國際法角度,日本于1895年通過甲午戰爭竊取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應歸還中國。”外交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説。

對於日本關於“《舊金山和約》規定把釣魚島交美國託管,日本是從美方手中接過管轄權”的説辭,周永生表示,《波茨坦公告》指明日本主權內其他小島需經“吾人”決定——即需中、美、英和當年8月8日正式聲明加入的蘇聯這四個國家共同指定才有效,而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意,違背了《波茨坦公告》,是非法和無效的。

“公告從國際法的角度,要求日本歸還一戰以來竊取的領土,對當今日本右翼言行無疑具有重大牽製作用。”王珊説。

《波茨坦公告》精神是國際社會仍應堅守的重要準則

專家指出,隨著時間流逝和歷史意識的缺失,《波茨坦公告》所建立的戰後秩序在日本正在受到忽略,一些日本右翼勢力總是試圖弱化甚至抹殺公告的作用和影響,突破戰後體制,這讓日本重蹈二戰覆轍的危險性正在增大。

“戰爭與和平的界限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王珊説,安倍自上臺後頻出右傾言論,修改和平憲法,企圖取消和平主義理念,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試圖解禁集體自衛權,勢必要破壞整個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而一些日本同盟國為了自己利益放縱日本,給整個亞太地區安全環境製造了不穩定因素。

“國際秩序不能被淡忘,不能任由安倍政權的右翼言論、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行為,把二戰勝利成果推翻。東亞國家、國際社會要對當今日本政權的發展苗頭保持警惕。”王珊説。

周永生表示,在共同維護戰後秩序上,一方面,中韓等二戰受害國應聯手要求日本正視歷史,忠實履行戰爭結束時對國際社會做出的政治承諾;另一方面,美、英以及所有曾參與制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國家還應負責任地堅守立場。

“《波茨坦公告》所確立的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原則,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際社會要以史為鑒,共同捍衛國際法秩序,共同維護東亞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周永生説。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