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整治改建紀實:從“通途”到“坦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8 08: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成都7月28日電(記者 李華梁) 西藏波密縣境內,最寬處僅五六米的道路旁,一邊是咆哮的江水,一邊是陡峭的山壁,面前的隧道工地上機械轟鳴,不遠處昔日地質災害留下的印記清晰可見。

這是記者在國道318線102滑坡群整治改建工程附近看到的景象。60年前,川藏公路通車,天塹變通途,這條路因沿途風景秀美和艱險異常聞名於世,而經過近年對多個路段的整治升級改建,川藏線在60年後迎來新生。

疏通多處“腸梗阻”“通麥天險”將成過去

國道318線102滑坡群和通麥至105道班段公路是川藏公路中公認的“險中之險”,而正在使用的通麥大橋目前還只能單車單向錯時通行,等待過橋的車輛有時會綿延數公里。這段路也成了川藏線上名副其實的“卡脖子”路段。

對這個“腸梗阻”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開工,包括新建通麥特大橋、迫龍溝特大橋以及數座隧道。西藏交通廳重點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心總工程師芮斯瑜介紹説:“通麥特大橋的主塔將會開始鋪設主纜。而迫龍溝特大橋預計今年內完成橋塔施工。目前整個工程完成過半,以後‘通麥天險’將成為過去。”

與“通麥天險”類似,業拉山下山路段也是“卡脖子”路。而經過近10年的工程建設,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業拉山72拐”,絲帶般的道路沿山曲折而下。

修隧道升級舊路海拔、里程實現“雙降”

除了疏通“腸梗阻”,川藏線上多個路段的升級改造也縮短了行車時間,降低了道路海拔,讓整個行程更加舒適。

老二郎山隧道是千里川藏線上的第一個咽喉要塞,2001年底通過竣工驗收,但如今在日均4000輛的車流量面前已顯得力不從心。

而新隧道作為正在建設的雅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將隧道海拔從2200米降至1500米,即雪線以下,這將保障雅安至瀘定“生命線”常年通車,不受季節氣候影響。

“新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車後,將徹底消除車輛進出二郎山的瓶頸,駕車只需要10分鐘便可通過。”四川藏區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鄭斌説。

在川藏線四川境內,東海路也曾是非常耗時的路段,從新都橋到海子山,正常情況下需要10個小時,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造項目完成後將僅需要不到5小時。

騎行、自駕遊井噴新路帶來新生活

雖然整個川藏公路的整治改建尚未全部完成,但隨著道路更加通暢,自駕遊、騎遊已出現井噴,沿途百姓的生活有了明顯變化。

魯朗鎮坐落于川藏公路318國道旁邊,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記者走進當地一家家庭旅館,房間內佈置得簡潔大方,甚至還有Wifi。老闆白瑪央宗從2010年開始經營這個家庭旅館,她説:“進入5月以後,幾乎天天都住滿,房間都要提前3天才能預訂得到,還有不少回頭客。”

據魯朗鎮鎮長邊巴介紹,2002年左右開始有了自駕的遊客,但是數量很少。近兩年路況好了以後自駕遊快速增加,當地以家庭旅館為代表的旅遊業隨之發展迅猛,現在已有1700多個床位。2009年時經營得比較好的家庭旅館年收入能達到6萬元左右,現在則有近40萬元,川藏公路成了名副其實的造福路。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