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活力“井噴”重慶GDP奪魁背後的改革紅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8 08:53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暑伏炎熱的午後,重慶市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二樓的工商登記窗口前依然人頭攢動。準備為企業註冊一家分公司的吳女士已經等候將近一個小時,“很正常,這已經是最快了”,吳女士指指旁邊的並聯窗口,“只要在這一個地方排隊就行了。之前有次辦事各個地方跑了十來趟。”

    服務便利化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就在這個可以一眼望盡的大廳,月均辦件量由此前的5000余件達到了2萬餘件。而這只是整個重慶市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企業活力迸發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早在2013年6月,重慶市就已經在包括江北區在內的6個區縣和3個微企孵化園試點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今年1月28日起,又將試點推向全市正式實施。與全國註冊登記制度改革相比,重慶不但時間上提前了1個多月,改革的內容也更寬更多:從“先照後證”、“註冊資本認繳制”到“放寬住所登記條件”等,這些先行探索都切實降低了市場主體的籌建成本和準入門檻,釋放了市場的投資活力與創業熱情。

    數據顯示,今年1-6月,重慶共新設各類企業4.23萬戶、註冊資本1633.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74%、143.9%,創同期新增數量歷史新高。截至6月底,各類市場主體數量達158.6萬戶,在全國直轄市排名第一。

    改革效果初顯

    為了幫企業釋放更大的活力,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數次在考察活動中、常務會議上強調要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而在一攬子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對於市場主體而言,工商登記制度的改革無疑是最普惠的一個。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港務集團”)就是受益的一個。出於業務需求,其集裝箱碼頭類子公司的註冊資本往往動輒幾億甚至十數億元,按照改革前“註冊資本中現金出資比例不低於30%”的規定,成立新公司集團就必須拿出幾億元不等的現金。

    “碼頭在前期建設時會消耗大量資金,在後期運營時反而用不了這麼多現金。碼頭已經建成,又要拿出4、5億元成立公司,顯然不合理。”重慶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劉強向人民網記者表示,即便是對於國有大型企業,這部分現金也是鉅額且珍貴的,“改革之後的新規取消了現金出資佔比,全部拿實物出資也可以,我們年內還將成立兩家類似公司,相信會非常快捷便利,不但會大大降低公司進入市場的成本,也提高了資金週轉利用率。”

    小微企業也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受惠者。大學生創業的周馮銳鋮告訴記者,由於有了認繳制,今年年初他的公司從14.5萬元認繳增資到1200萬元,打破了小微企業在政府採購與招投標中的劣勢,成功爭取到了一個節能改造示範性工程且驗收合格。

    同樣大學生創業的萬昊,在去年3月將公司設在了嘉陵三村的微企創業園,公司註冊資本金14萬元,其中財政扶持資金4萬元。在微企創業園,萬昊的公司不但享受著多種稅費優惠,單是場地租金就節省了不少,每平米不足30元。“我們主要從事電子設備的開發設計與銷售,目前有7名員工,今年的銷售目標是100萬。”已經為公司部分産品申請到專利的萬昊對自己的夢想有著清晰的目標。微企創業園成立3年來,已經有35家微企成長壯大走出園區,其中海龍動漫已經在去年7月成功在重慶OTC成功掛牌,成為首家直接改制在重慶OTC掛牌的微企。從微企到股份公司,再到上市公司,海龍動漫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企業興,則經濟興。正是這些不斷迸發的投資創業活力為重慶有質量的GDP增長增添了底氣。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440.51億元,同比增長10.9%,在已公佈地方經濟數據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在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這張成績單實屬不易。這張成績單的含金量,一方面在於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除了對新興産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對現代服務業也實現了強勢增長,結構優化同步推進。以電子商務為例,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500億元,同比增長67%;網絡零售産業規模25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150億元,同比增長85%。這當中,重慶工商研究起草並積極爭取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網絡交易市場發展的意見》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也在於,中小微企業在GDP與民生中正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地位。今年以來,重慶工商認真落實“開放、減負、解難、引導”八字方針,完善微型企業“1+3+3+N”扶持機制,大力發展微型企業。重慶市中小企業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中小微企業達到44萬戶,實現增加值237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1%,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6.9%,實現利潤356.7億元。新增個體私營經濟也成為了解決就業的主渠道。中小企業局的數據同時顯示,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590.1萬人,較上年末新增25.7萬人。

    “寬進嚴管”繼續加碼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無疑是將政府手中的權力交回給市場。部分企業已經吃到了改革帶來的蜜糖,而對於正在進行自我革命的改革者來説,前期數量井噴的新註冊企業能否經營得好,能否帶動後續企業實現持續、長效的發展才是考核成敗的關鍵。這都需要在深化推進上繼續做好“寬進”與“嚴管”的文章。

    重慶市工商局局長黃波介紹,重慶市委將繼續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納入了市25項重點改革專項,改革方案也已經在7月中旬市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上通過。接下來將進一步在細化落實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減少前置許可項目、推進相關行政審批事項改革、開發建設網上登記系統等領域繼續做好企業鬆綁與便利化服務,加快改革紅利釋放。

    “寬進”並不是讓政府當甩手掌櫃,相反對政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創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最近一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市場不能搞叢林法則,不能隨便‘搞一傢伙’、出個‘黑手’,還需要政府這個裁判員。”李克強在常務會上強調,政府要吹“明哨”,要明確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手段,允許自然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公平競爭,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

    在介紹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情況時,黃波向人民網記者表示,在放寬準入的同時,重慶也在同步推進“嚴管”。當中包括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該年檢為年報制度,強化抽查監管、重點監管、協同監管、建立經營異常名錄、企業信用約束、推進社會自律監管等七個方面。

    比較獨創性的是,重慶在全國工商系統率先成立了情報處,負責全系統情報信息的管理、知道、協調、督辦。以科技手段,情報處上半年共蒐集各類情報1906條,案件轉化率達53.1%,有效改善了過去靠舉報、等案源的被動工作方式,大大提升了對違法行為的發現和研判能力。

    與此同時,重慶工商以信用約束為重點,還建立了“黑名單庫”、 經營異常名錄,並開發了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徵信系統。“這些信息通過在工程建設、政府採購、土地交易、藥品交易、等領域的應用,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約束格局。”重慶市工商局信用處處長張俊林向記者表示,改革以來,全市並沒有出現申辦“一元公司、萬億公司”等極端現象,新設立的企業註冊資本規模分佈情況也比較合理,市場較為理性。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實操作中一線的工作人員也經常被不斷跳出的問題困擾。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企業註冊登記科副科長鄧玥反映,自從今年3月起,交通部門反饋回來的信息中,有13戶註冊信息為虛假信息。“前端放寬了,但嚴管還沒有完全跟進,申報人的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都是錯的,這樣發出去的拍照肯定是有問題、有危害的。”鄧玥希望能夠借著《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的出臺,推出更有效的後續監管措施。不過,對於如何進一步提高“嚴管”水平,這恐怕不單是重慶的課題,也更是全國範疇改革中的應有之義。(記者 張曉赫)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