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更加注重做好定向調控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成績殊為不易,經驗尤需珍惜。中國經濟上半年保持總體平穩運行的良好局面,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在把握好經濟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定向調控,採取了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始終讓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這是上半年實施宏觀調控所遵循的首要原則和理念。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7.4%,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創出6個季度來的新低。這一速度儘管還處於合理區間以內,但已經接近下限,不少省份經濟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個別地方甚至滑出下限,這與以往形成較大反差。面對這種形勢變化,一方面保持定力,不搞“強刺激”,穩定宏觀政策預期,繼續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為扭轉經濟下行勢頭,在宏觀調控中更加注重穩增長。中國經濟像一輛自行車,只有不斷往前騎,才能穩而不倒。宏觀政策保持穩定的同時,加強預調微調,採取“微刺激”的方式,連續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完善支持出口政策,注重發揮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在穩增長中的作用。隨著政策效應的顯現,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各方面信心不斷增強,經濟增長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二季度經濟增長達到7.5%,環比增長2%。 發展是興國之要。經過上半年宏觀調控的實踐,我們對“發展是硬道理”這個理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片面追求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實實在在沒有水分、有就業和收入增加、節能環保、貼近老百姓的GDP。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用發展的辦法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解決遇到的問題。 更加注重定向調控,有針對性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這成為上半年宏觀調控中最鮮明的特點,也給做好今後經濟工作帶來諸多有益經驗和啟示。定向調控是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創新,是對區間調控的深化,政策運用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和市場的力量,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噴灌”、“滴灌”,注重精準發力、未雨綢繆,確保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上半年定向調控在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三個方面重點施策,成效凸顯。“激活力”重在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放開手腳。上半年取消和下放了145項關係企業生産經營和社會關注度高的行政審批等事項。3月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增幅近70%,不僅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力帶動了創業就業。“補短板”主要是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把該做的事做好,重點增加棚戶區改造和中西部鐵路、城市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這些社會急需的公共産品供給。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的保障房工程加快推進,上半年全國保障房已開工530萬套,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76%,完成投資7200億元。根據安排,今年全國鐵路新線增加至7000公里以上,投資規模約達8000億元,中西部地區約佔80%,上半年已有14條鐵路集中開工。“強實體”就是強調要把該給的政策給足,靈活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半年,國家兩次定向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並進一步擴大結構性減稅範圍,支持“三農”、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發展,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轉方式、調結構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統籌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增強經濟發展內在動力,這是上半年實施宏觀調控的有效做法。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發展向中高端邁進,從根本上要向體制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促發展必須要依靠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今年以來,繼續深入推進體制改革,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簡並增值稅徵收率,出臺外貿穩定增長政策,不斷釋放發展動力。結構調整是培育經濟新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在當前穩定投資上,強調是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投資,是結構優化、不會形成過剩産能的投資。與此同時,繼續壓減和消化過剩産能,鼓勵高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半年全國100多家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速。惠民生是發展之本,也是政府應盡之責。無論是穩增長,還是在促改革調結構中,都更加注重為民謀利,使百姓受益。 發展改革無窮期。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宏觀調控也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這就需要我們借鑒上半年宏觀調控創新的成功經驗,準確把握經濟運行態勢,鞏固定向調控的有效做法,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