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9 10:08 來源: 河南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

近年來,河南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我省調研指導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委九屆六次、七次全會的決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保住房安全、保飲水安全、保用電安全、凈化環境、硬化道路、美化村莊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2.基本原則。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科學確定不同地區的具體目標、重點、方法和標準;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階段性規律,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堅持城鄉統籌、突出特色,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保護鄉情美景,突出農村特色和田園風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廣泛動員農民參與項目組織實施,保障農民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堅持改革創新、激活動力,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舉措推進工作,激發動力活力,形成工作合力。

3.目標任務。到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全省行政村80%以上達到省級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40%以上達到省級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標準。

二、工作任務

4.保障住房飲水用電安全。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危房改造任務。建立並落實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建築工匠和施工管理,落實農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引導農民提升農房節能性能和居住功能。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任務。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促進可再生能源供電,保障農村居民生活用電和種糧大戶生産用電。

5.凈化環境。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城鎮周邊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納入城鎮治理體系。普遍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可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處理;其他村莊的生活垃圾可通過適當方式就近處理。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加強農村家庭宅院、村莊公共空間整治,清理亂堆亂放,拆除私搭亂建,疏浚坑塘河道,規範農業生産廢棄物和秸稈回收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和戶用沼氣,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做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

6.硬化道路。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鄉村暢通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和橋梁建設,實現鄉(鎮)至所轄行政村至少有一條通道路面狀況良好、等級提升,基本消除現有縣鄉道危橋、村道大中危橋,確保轄區內所有鄉(鎮)、建制村實現暢通。加強村組道路建設,整修連村道路,硬化村內主次街道,有條件的實現通組通戶道路硬化,可以建水泥路,也可以就地取材建石子路、石板路和磚渣路等,基本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堅持路、站(亭)、運一體化發展,將農村道路客運場站建設納入本級城鎮體系或城鄉總體規劃。

7.美化村莊。開展村莊綠化美化亮化,提升村莊整體形象。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為重點,開展綠化、美化,有條件的村打造綠化景觀街道和沿河道景觀帶。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供電的路燈,合理安裝線桿、路燈等亮化設施,實現村莊主街道和公共活動場所夜晚有照明。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修復水塘、溝渠等鄉村設施,改善農村水環境。

三、科學實施

8.規劃指導。編制和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根據鎮、村人口變化等情況科學論證,以生産方式、生産規模、生産性質確定村莊的位置,明確重點鎮和一般鎮、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佈局。依據縣域村鎮體系規劃,以縣為單位加快編制經濟建設活動較多以及需要加強保護的村莊規劃。規劃內容要明確公共項目的實施方案,明確加強村民建房質量和風貌管控的要求,提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措施;充分結合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合理區分生産生活區域,統籌安排生産性基礎設施。規劃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項目要達到可實施的深度,相關要求可納入村規民約。對農民建房要加強管理,禁止在縣鄉公路兩側農田自建房屋。村莊規劃編制完成後,要跟進配套措施付諸實施,採取自下而上申報,省裏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

9.分類實施。針對不同的基礎條件、發展要求,分類提出治理辦法。對於平原村莊,著力凈化環境,全面清理各種垃圾,加快改廁改廚改圈改水步伐,建立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對於山區(丘陵)村莊,依託自然的地形地貌,著力硬化村莊道路,鼓勵利用當地資源建設方便易行的安全道路。對於交通幹線兩邊和旅遊景區周邊的村莊,要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率先打造成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對於城中村、城郊村、産業集聚區附近的村莊,按照城市標準改造,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10.逐步推進。按照突出重點、次第展開、逐步提升的原則,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集中清理階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全省農村普遍開展一次積存垃圾清理行動,實現村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産生活物品堆放規範,道路兩側環境乾淨,力爭年底前完成任務。其中,洛陽、商丘、濟源3個示範市和鞏義市、蘭考縣、汝州市、滑縣、長垣縣、鄧州市、永城市、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新密市、尉氏縣、湯陰縣、浚縣、原陽縣、修武縣、長葛市、臨潁縣、西平縣19個示範縣(市)爭取在10月底前完成任務。第二,重點提升階段(2015年1月~2018年12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和示範村創建活動。各地選擇一批行政村建立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開展達標村創建活動。到2018年,全省行政村80%以上建成達標村,40%以上建成示範村。第三,鞏固完善階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各地在鞏固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果的基礎上,選擇一批重點村,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四、機制保障

11.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納入公共財政覆蓋範圍,建立穩定投入機制,不斷增加投入。創新資金整合模式,已編制完成村莊規劃的中心村、特色村,縣級政府對規劃確定的近期建設項目審核後,各級涉農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集中投放資金,形成合力,提升村莊整治成效。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調動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引導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12.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建立村莊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處理、沼氣、河道等公用設施的長效管護制度,逐步實現城鄉管理一體化。縣級政府為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治理責任主體,對已經建成的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明確具體工作部門統一管理和運營。鄉鎮政府具體組織實施本區域垃圾和污水治理。村莊建立保潔制度。鼓勵政府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垃圾收運處理、污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

13.強化農民主體地位。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民主決策機制。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事會等村民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項目公開、合同公開、投資額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

14.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負總責,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由省委農辦牽頭,會同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衛計委等部門共同推進。要科學謀劃,建立部門聯動、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統籌安排年度建設任務。各級黨組織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抓出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整治成果,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工作成效作為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

15.加強考核督查。各級政府要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制定考核辦法,加大考核監督力度。省委農辦會同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衛計委組織開展監督檢查,研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統計和評價機制。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依據各地目標完成情況和治理效果,對工作進度快、成效好的市、縣加大資金和項目支持力度,對組織不力、工作落後的市、縣,進行媒體曝光和通報批評。

附件1

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

一、農民住房安全標準

1.村內農戶居住房屋無危險點、無安全隱患,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住有所居。

2.新建農村住房符合抗震防災等設防要求。

二、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標準

3.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達標。

三、農村用電安全標準

4.農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5%以上。

5.種糧大戶糧食生産用電有保障。

四、垃圾收集處理標準

6.各鄉(鎮)政府所在地街道每間隔50米左右設置一個垃圾箱;其他村莊建設容量滿足需要的垃圾池(房)。

7.各鄉(鎮)政府所在地和人口集中區設立垃圾中轉站;村級配備滿足使用的垃圾清運車,鄉(鎮)配備滿足使用的大型垃圾運輸車。垃圾清運車、大型垃圾運輸車標識明顯。

8.垃圾收集設施保持完好,外觀整潔,內存垃圾日産日清,無垃圾外溢,周邊無散落垃圾,夏季對垃圾箱定期滅蠅。

五、污水收集處理標準

9.村莊道路兩側有雨污水排放管道或溝渠,保持整體美觀,排放暢通,所有住戶、企業、商戶及公共單位污水無向街道、河渠、田間直接排放的現象。

10.萬人以上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其他村莊或靠近河道、水庫、景區分散居住的村莊建設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生態污水處理設施等簡易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污水出水水質應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標準要求。

11.積極推進旱廁改建工作,對無水衝條件的農戶廁所實行沼氣式、雙甕漏斗式、三格化糞式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六、村莊環境清潔標準

12.村內企業、住戶建築施工管理有序,不影響其他村民正常生活,施工建材不造成道路堵塞、污染。

13.村內斷樹殘枝、殘墻斷壁和倒塌的危房及時清理、整修,消除安全隱患。

14.家畜家禽實行圈養,畜圈舍清潔衛生,無露天糞坑。

15.村莊建立環衛保潔隊伍,每100~200戶配備1名保潔員,每10~15戶建設1個垃圾收集點,配備必要的清掃工具,村內明溝、坑塘、排水溝渠、路邊、田地內無垃圾積存,無焚燒秸稈現象。

16.村內建築物墻體整潔,無亂涂亂畫、亂拉亂挂、亂搭亂建等現象。

17.村內設立有規範的便民公示欄和環境衛生宣傳欄。

18.各類標識牌整齊規範,無違章建築。

19.主街道無亂停亂放、店外經營、馬路市場。

七、長效機制建設標準

20.縣級人民政府將鄉鎮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並列入當年工作目標和考核內容;鄉鎮政府設立環衛管理專門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21.行政村成立環境維護管理組織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潔人員、污水管理及村容村貌管理人員按不低於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備,人口較少的村莊可適當提高比例,以滿足日常管理需要。

22.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有穩定經費,採取村自籌、社會支持、縣鄉發放補貼的辦法籌集,縣鄉財政結合本級財力水平給予適當補貼,補貼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

23.各種制度在村莊適合位置公示。

附件2

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標準

一、道路硬化標準

1.村莊主次幹道通暢,通組通戶道路硬化,村內道路形成路網,群眾出行無障礙。

2.居住人口較多社區或村莊通公交(班車),在路麵條件允許、保證行車安全、符合群眾出行習慣的情況下,有序推進港灣式停靠站建設。

二、環境凈化標準

3.村莊道路兩側有雨污水管道或溝渠,配套建設集中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有條件的村莊建設雨污水分流系統。污水原則上採用密閉管道收集,污水處理設施滿足需要,處理後污水出水水質應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表1一級B標準要求。

4.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推薦採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方式,垃圾收集、傾倒和處理設施設置合理、運轉良好,能夠做到村內垃圾日産日清。

5.無水衝條件的農戶廁所大部分改建為無害化衛生廁所,公廁全部改建為無害化衛生廁所。

6.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以上。

7.通過建設沼氣改造廚房,有條件的地方使用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沼氣、液化氣等清潔能源入戶率達到50%以上。

三、村莊美化標準

8.房屋及墻體外立面美化工程。對村莊空間外觀影響視覺的外墻和屋頂等全面美化,並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清除屋頂雜物,拆除屋頂違法或不雅搭建物,規範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的安裝,遮蔽或美化處理屋頂空調等設備,屋頂與墻面色彩協調美觀。

9.線桿美化工程。對電力線、廣播線、電視線、通訊線等村莊內及周邊線桿實施整理,儘量做到管線入地或確保線桿樹立和線路拉設走向規範,能並桿則並桿,能隱蔽則隱蔽。

10.村莊綠化工程。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50%以上,道路、庭院、村中空地和村周邊宜林荒山全面綠化,見縫插綠,綠化樹種搭配合理,常綠樹種和花灌木所佔比例在20%~30%之間,人均公共綠地6平方米以上。

11.道路亮化工程。村莊主次幹道路燈設置間距合理,規格統一,美觀整齊。

12.房前屋後美化工程。清理空心院落,改造為活動場所或綠地;消除房屋周邊雜物;拆除違章和廢棄建築物,粉刷修飾與周圍景觀不協調建築物;農戶庭院和村內雜物集中堆放,不得佔道和有礙觀瞻。

13.公共場所美化工程。對公共場所美化提升,設計和鋪設材料盡可能體現農村風情;全面整治村內溝渠,達到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整治並充分利用村內空閒地,建設村民休閒場所。

四、鄉風文明標準

14.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15.有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和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並能較好發揮作用。

16.農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無封建迷信活動。

17.村民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尊老愛幼。

18.每年開展一次衛生先進戶、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和好婆媳評選活動。

19.村民法制觀念強,無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