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進林業改革座談會在湖北省宜昌市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30 11:02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7月28日至29日,全國推進林業改革座談會在湖北宜昌舉行。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要求,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創新林業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強大功能,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趙樹叢説,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此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提出了許多重大戰略思想,包括生態決定人類文明興衰的觀念、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的觀念、生態就是民生福祉的觀念、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觀念、林業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創新林業治理體系的觀念、充分調動各方面造林育林護林積極性的觀念、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的觀念、科學造林綠化的觀念,等等,豐富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各級林業部門要系統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大力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為服務大局、服務基層作出更大的貢獻。生態是林業多種屬性中的本質屬性,民生是我們黨執政過程中始終關注的根本問題;改善生態、改善民生是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大局與中心任務,也是世界各國著力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我們不能把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看成是簡單的宣傳口號,而是要把它變成貫穿始終的發展理念,變成忠實踐行的自覺行動。

    趙樹叢説,林業治理體系主要體現為林業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各種制度安排。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我國林業制度逐步建立,林業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但是,與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要求相比,林業治理體系還不適應,有些方面還制約了林業發展。要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資源産權制度、生態資源監管制度、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制度、生態修複製度、生態監測評價制度、森林經營制度、生態資源市場配置和調控制度、生態補償制度、財稅金融扶持制度,力爭到2020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林業制度。

    趙樹叢強調,建立健全林業制度,創新林業治理體系,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各級林業部門的共同努力,又需要爭取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各級林業部門都要銳意改革、大膽探索,科學謀劃、穩步推進。對已經建立但不適應的制度,要繼續堅持和及時完善;對存在缺失急需建立的制度,各地要先行先試,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健全。凡是已經成熟定型的制度,都要爭取上升為法律法規,將其固定下來長期發揮作用。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我國林業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管用,為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提供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趙樹叢指出,林業治理能力主要表現為制度執行力,與林業治理體系相輔相成。面對日益繁重的林業改革發展任務和複雜多樣的社會主體利益訴求,我們不僅要創新林業治理體系,還要提升林業治理能力,確保把林業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林業的效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一要全面加強組織保障能力建設。二要全面加強依法治林能力建設。三要全面加強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四要全面加強災害防控能力建設。五要全面加強林業信息化能力建設。六要全面加強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建設。七要全面加強生態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八要全面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能力建設。九要全面加強人才隊伍能力建設。

    趙樹叢要求,要紮實推進林業重點領域改革,繼續全力推動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深化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森林資源資産負債表等問題研究。認真做好造林綠化和森林防火工作,著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切實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科學謀劃“十三五”林業工作,鞏固擴大“兩轉變、兩服務”活動成果,全面完成今年林業改革發展任務,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期間,趙樹叢會見了湖北省省長王國生。與會代表考察了夷陵區官莊村“綠色示範鄉村”建設情況、習家崗退耕還林示範基地和小鴉路綠色通道建設情況。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在會上通報了上半年林業工作進展情況和下半年安排意見。副局長孫紮根,局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陳述賢,副局長張永利、劉東生,局黨組成員彭有冬,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杜永勝,局總工程師封加平,武警森林指揮部司令員何宏成,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出席會議。湖北省副省長梁惠玲致辭。

    會上,河北省林業廳、吉林省林業廳、湖南省林業廳、廣東省林業廳、雲南省林業廳、龍江森工集團、湖北省宜昌市、山東省臨沂市、福建省武平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作典型發言。(記者 厲建祝 焦玉海 萬紹華)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