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會議共提出四大舉措,分別是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和加強對農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務,推動體育、文化等設施向農民工同等免費開放。 農民工市民化契合戶改 會議指出,農民工是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適應“新四化”同步發展要求,以人為本、改革創新,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有利於造就支撐産業轉型升級的較高素質勞動新軍,促進擴大消費的新群體,參與城市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新市民,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恰好也在30日,官方正式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新政,多項內容與國務院提出的四大舉措相契合。 比如30日的常務會議提出,要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鼓勵各地改擴建面向農村招生的職業、技工院校,努力讓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表示,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和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從今年起在全國啟動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每年培訓2000萬人以上。 此外,會議明確,在建設領域和其他容易發生欠薪的行業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落實工程總承包企業對農民工工資支付全面負責制度、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治理惡意欠薪和解決欠薪問題地方政府負總責制度。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 會議還指出,促進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工及家屬在城鎮有序落戶並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對農民工隨遷子女開放。將農民工納入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範圍,逐步將有意願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將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實施範圍逐步擴大到農民工。 政府需強化服務意識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做好農民工服務工作,事關全局。要重點推進長期在城市居住、有相對固定工作的農民工有序融入城市,並關心和幫助靈活就業農民工,使億萬農民工工作有著落、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家園。 李克強説,在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發揮了十分巨大、同時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顯示,中國近幾十年快速發展靠的是人口紅利,這個紅利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民工的貢獻。 他指出,農民工是個差異化很大的群體。有些只是短期在城市靈活就業,有些則長期居住在城市並有相對固定的工作,還有一些則生在城市、長在城市,屬於“新生代”農民工。對於這些差異化群體,政府的服務工作不能“一勺燴”,要認真推行差異化服務政策。 李克強特別強調,對於長期居住在城市並有相對固定工作的農民工,要逐步讓他們融為城市“新市民”,享受同樣的基本公共服務,享有同等的權利。不能把他們視為城市的“二等公民”。 官方統計顯示,2013年農民工總量增長2.4%,達2.69億人,但同比增幅回落了1.5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增長了1.7%,達1.66億人,但同比增幅也回落了1.3個百分點。其中受教育程度較高,要求融入城鎮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佔農民工的70%以上。 李克強要求各級政府要特別強化“服務意識”,“我們要正視這樣一種現實:農民工不僅過去、現在而且將來,始終是中國經濟功勳卓著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支撐中國邁向小康社會的生力軍”。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説,由於農民工的行為是短期行為,一般40歲左右就傾向於退出城市就業,農民工市民化可以穩定他們的預期,大幅提高他們勞動參與率。 他説,農民工在城市就業中權重較大,總的勞動參與率就會相應提高。如果每年勞動參與率提高一個百分點,潛在增長率就能提高0.88個百分點。(記者 胡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