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汛期城市叫渴向先攤大餅後找水亮紅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1 16:1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鄭州8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興軍)“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是河南傳統主汛期。但由於入夏后持續高溫少雨,河南省旱情不斷蔓延。和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農作物旱情,部分城市用水也出現了緊張局面。汛期鬧“水荒”的尷尬,對“攤大餅”式的城市病亮起紅燈,值得各地警惕。

    當前河南正遭遇自1951年以來同期降雨最少的旱情,旱魔肆虐。罕見的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平頂山市,也因為水源告急陷入用水困局。自6月初起,城區包括洗浴在內的特殊行業被迫停水,一些用水大戶也按照要求實行限水供應。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作物受旱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關係密切。然而,對於有著完善管網系統保障的城市而言,出現“水荒”不但罕見,而且令人費解。

    按照當地水利部門工作人員的解釋,50多年前,平頂山市區僅有三五萬人口,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城區人口已達百萬。在此背景下,原本為農業灌溉而修建的大型水庫逐漸成了城市水源地。由於多年乾旱少雨,水庫蓄水一再減少,“水缸”日漸露底,城市供水自然“巧婦難為無‘水’之炊”。

    捅破這層薄薄的窗戶紙,很容易看到,在河南部分城市汛期“叫渴”的背後,是缺乏用水規劃一味“攤大餅”造城帶來的尷尬。事實上,在各地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類似的先擴張再找水的例子並不鮮見。

    幾年前,中部某省會城市成功招商一家大型企業,隨著園區規模擴大、進駐人口不斷翻番,此前修建的唯一一家水廠供水能力日漸緊張,尋找新水源成了當地領導的“難言之隱”。北京也是缺水城市的典型代表。面對不斷擴張的城市規模,多年來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來穩定市內水源。即使今年南水北調江水進京,水資源短缺情況仍然無法根本轉變。

    截至2013年末,我國城鎮化率為53.7%,與發達國家百分之七十多的城鎮化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這也意味著未來仍將有大量人口進城。在這種背景下,河南部分城市汛期城區“叫渴”的困局,給城市盲目擴張“攤大餅”的發展模式亮了紅燈,也給那些認為水資源“取之可用,用之不竭”的人敲響了警鐘。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