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8月3日電(記者王恒志、劉巍巍)截至8月3日,“8·2”江蘇昆山市中榮金屬製品廠特別重大爆炸事故已造成71人死亡,186人正在醫院接受救治。 醫護人員告訴記者,燒傷後36至48小時的“休剋期”是治療的黃金時間。那麼,事故發生近40小時後,目前傷者救治情況如何,善後處置工作進展幾許,事故原因最新進展怎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追蹤。 焦點一:救治——15家醫療機構開展救治,近3000人獻血,幾乎所有人都是深度燒傷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傷者分別在南京、上海、蘇州等8個城市的15家醫療機構進行救治。昆山市市長路軍説,國家衛生部門調度了全國50多名專家分赴各醫療點指導搶救工作,省市醫療部門緊急調度最好的設備和藥品確保搶救工作有效順利進行。 昆山市衛生局副局長劉瑋表示,爆燃初步判斷是由鎂粉等金屬粉塵被引燃,這些物質附著性較強,裹在人身上難以甩脫。他説:“大部分傷者的燒傷面積超過90%,傷勢最輕的燒傷面積也超過50%,幾乎所有人都是深度燒傷。” 江蘇省各地醫院都為每位傷員配備一個醫療小組,制定針對性救治方案。收治10名傷者的南京軍區總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為每位傷員配備5個醫生作為一個醫療小組,普外科、燒傷整形科、呼吸科等多科室全力配合進行治療。 在常州一院和二院陽湖院區,不少輕傷病人主動配合院方,為傷員騰出床位,兩家醫院都配備了足量呼吸機、氣管插管等搶救設備和大量急救藥品,並成立救治專家組,配強配足醫務人員。 眾多市民也自發加入獻血的行列,僅蘇州和昆山的11個採血點,截至3日下午3時30分,共採血2980人,獻血量共計789900毫升。 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表示,由於是爆震傷者,除燒傷外,往往還有爆炸形成的能量傳遞對肺、腸等內部臟器的損傷,這種複合傷比普通燒傷更為複雜和嚴重,在後續救治中需要過休克關、感染關和多臟器功能衰竭關。 多位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告訴記者,燒傷後36至48小時的“休剋期”是治療的黃金時間,如能在“休剋期”內接受及時有效治療,對後續的抗感染和恢復會很有幫助。目前對傷者的治療仍在搶救階段,一位醫生直言,現在還不能談後續治療,先保住傷員的生命最重要,一些危重患者生命體徵微弱。 焦點二:保險——已接待家屬883人,人社部官員稱如企業沒繳納工傷保險要承擔補償 記者3日下午在昆山了解到,在緊急搶救傷員的同時,各項善後處理工作正在進行,按照醫療救治、善後安撫“兩個一對一”的要求,機關幹部、志願者、心理醫生、律師等1693人組成267個駐點工作組,並聯動衛生、人社、民政、司法、保險等相關部門參加善後工作。 由於一些傷者尚無法辨明身份,不少家屬仍未找到自己的親人,昆山市已經全面展開家屬諮詢信息登記,24小時不間斷接待家屬,並啟動DNA採集幫助家屬認親。至3日下午2點,已接待家屬262批次883人,對接傷員91名,並妥善安置家屬食宿,同時,還加強對家屬的心理安撫工作,制訂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組織心理諮詢師培訓,並已分赴各小組參與善後處理工作。 人社部工傷保險司調研員周永波在接受“新華視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這種事故認定工傷沒有異議,粉塵爆炸的工傷認定和其他工傷相同,根據傷殘情況賠付標準不同,具體賠付要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來實行,各地的具體賠付額度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所不同。 周永波説:“如果企業沒有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那麼要按照相關標準由企業來承擔補償。” 焦點三:責任——企業曾宣稱對粉塵去除效率可達95%,兩個月前曾報火警 昆山市環保局網站顯示,2007年,《昆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在新增兩條輪圈表面處理生産線年處理輪圈達93.3萬隻改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公示(二次公示)》披露,對粉塵採用布袋除塵器處理,去除效率可達95%。 有專家直言,如果真做得這麼規範,就不會發生這麼大的事故了。該企業包裝部員工李海瓊説,曾經去過這次爆炸的汽車輪轂拋光車間,裏麵粉塵很重,如果進去找人,都看不出誰是誰。一位曾在該車間幹過4小時就辭職不幹的王師傅説:“那裏麵粉塵太大,即便戴口罩,出來了滿臉都是粉。”李海瓊還説,自己上班之前沒有受過防護培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昆山市安監部門負責人表示,關於此前對該企業的監管工作相關情況正在調查核實中,未來會適時發佈。 昆山市消防大隊經濟開發區中隊中隊長吳神飛則向“新華視點”記者證實,大概兩個月前,曾接到該企業火警,當時是放在室外的泡沫夾芯板發生燃燒,消防人員趕到時,火情已被企業撲滅。 蘇州市市長周乃翔説,目前蘇州已全面排出涉及粉塵作業的企業名單,對涉及機加工産生金屬粉塵的企業,從現在起一律停産停業整頓,對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復工生産,同時要對糧食、飼料、紡織、木器加工等可能存在粉塵爆炸風險的企業和作業場所,進行嚴格檢查,逐一排除事故隱患。 3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安全生産隱患大排查,堵塞漏洞,嚴防類似安全事故發生,要求吸取血的教訓,一刻也不能耽擱。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