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暢通——搶險救援隊伍全力打通災區四項“生命線”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 為了讓災區群眾喝得上乾淨水、吃上熱稀飯、打得通電話,各支搶險救援隊伍正在全力奮戰。5日,“8·3”魯甸地震抗震救災工作全力推進,生命救援刻不容緩。各條戰線上,垮塌山體前,救災人員正奮力打通水、電、路、通信四條“生命線”,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 喝上乾淨水,吃上熱稀飯 37處水源設施、285.8千米供水管道受損,影響30.4萬人飲水——地震發生後,災區吃水問題非常困難。 為了災區群眾,雲南省住建系統與昊龍集團協調,經共同努力,純凈水廠的水、電保持了暢通,目前水廠生産純凈水日均50噸。在部隊官兵的大力支持下,軍地雙方將一桶桶純凈水送到每個災民點。 在龍頭山鎮等重災區的安置點,受災群眾已經喝上了瓶裝水,吃上了熱稀飯。記者看到,自來水龍頭已經接到了安置點,等待著供水恢復。 正忙著往龍頭山鎮運送管材的魯甸縣水務局局長周明卉告訴記者,20多名技術人員正往災區運送管材。 “今天交通狀況稍微好轉,我們準備運送兩車、20噸水給受災群眾,同時加緊搶修受損的水管。”周明卉説,有的同事老家在龍頭山鎮,房屋垮塌、親人受傷,但仍在堅守崗位,送水回去也沒顧上回家看一眼。 千方百計保障供電 突如其來的6.5級地震造成昭通市10個鄉鎮3.8萬多戶供電中斷,其中,魯甸6個鄉鎮共2.9萬多戶,巧家3個鄉鎮共7900多戶,昭陽區1個鄉鎮共1200戶。 “為儘快恢復災區正常供電,局裏緊急組織53人,每人一個背簍徒步35公里,背運低壓供電套裝等應急物資趕赴災區。”昭通市供電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在震中組織了300多人的應急隊伍。 記者在龍頭山鎮灰街子臨時安置點看到,130多頂帳篷裏已經恢復了照明電。負責這裡用電保障的南方電網彝良供電公司職工楊應銀告訴記者,目前這裡的供電線路已經接入變電站,安置點只要新搭好一頂帳篷,電力保障就立馬跟上。 “預計6日開始,一些線材就能陸續運到,到時候就能更換線徑更粗的電線,帳篷裏就能用上插線板了。”楊應銀説。 記者從昭通市供電局了解到,經過一天一夜近30小時的緊張搶修,截至5日下午災區75%停電用戶實現復電,3座變壓電站全部復電,震中龍頭山鎮主供線路已于4日12時順利送出電。 不過,電力保通困難依然存在,因為交通管制、道路受阻,運送電力搶險物資及工器具的車輛無法進入災區,導致搶險救災工作難以開展。 構築公路空中立體通道 地震發生後,魯甸縣城到震中龍頭山鎮的“生命線”,因為山體垮塌、進入災區車輛過多,通行緩慢。5日淩晨,救災人員就開始拓寬路面。 儘管投入大量人員搶通,但余震不斷、暴雨不停,災區重要路段反復搶修、反復中斷。 從龍頭山鎮到樂紅鄉,有一座必經的人馬橋梁。地震發生後,這座橋梁成了物資運輸、傷員運送的要道,但通過性能不足也是一個很大障礙。為此,交通部門正在架設鋼架橋。 正在指揮架設橋梁的昭通公路管理總段段長陳禮遊説,進入重災區的道路條件差,造成設備運進去困難,但60多人的施工隊伍將爭取儘快架設好橋梁。 災區余震不斷,山體破碎,已搶通路段面臨隨時中斷的可能,公路保通、安全保通壓力巨大。與此同時,救援隊伍開闢了“空中生命通道”。 成都軍區某陸航旅5日向魯甸地震災區增投了直升機。當天,有多架飛機往返飛行于昭通機場和震中龍頭山鎮、翠屏、銀屏等重災區,並首次實現向震中投送食品、礦泉水、帳篷等物資。 昭通市衛生局疾控科科長鐵昆告訴記者,當日共有近30名傷病員通過直升機轉外就醫。“災區醫院倒塌、設備被埋,一些便攜式設備還不能及時運送進來,所以我們現在‘能轉盡轉’,確保不延誤治療時機。”鐵昆説。 通信基本得到保障 對於受災群眾説,地震發生後,能向外傳遞平安的訊息、聽到來自親人的鄉音,就是最大的安慰。但地震對災區通信造成損害,一時間打通電話非常困難。 地震發生後,中國移動昭通分公司網絡搶修人員在道路不通的情況下,克服惡劣條件,身背500升發電用油,人力徒步送入災區。 5日下午,震中區域手機信號持續鞏固。中國移動副總裁劉愛力告訴記者,目前魯甸縣291個手機物理基站大部分正常工作,移動4G網絡及WLAN覆蓋,保障了救災指揮及媒體報道。 記者在魯甸縣文化廣場、龍頭山中學、縣人民醫院等地看到,移動等分別設立了“抗震救災服務點”,免費為災區人民提供通信服務,開設了“免費報平安電話”服務站,為災區群眾提供免費電話、緊急開機及手機充電服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移動雲南公司總經理馬奎説,中國移動客戶在昭通市魯甸縣産生的國內語音通話、短信費用,將全部給予減免,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和力所能及的貢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