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震區足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6 09:09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讓傷員先走!”4日,李克強總理來到雲南魯甸地震震中龍頭山鎮考察災情,在察看廢墟上的救援情況時,幾名戰士抬著剛獲救的傷員走出,李克強主動讓道,並抬起手臂護送隊伍離開。考察中,李克強多次遇到搶救傷員的隊伍,他都主動招呼隨行人員讓道保證救援順利進行。(中國政府網)

    “對於災區人民來説,總理到了就放心了。”劉敏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如今在北京一家民間慈善機構工作。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那种家破人亡、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國家。“我相信對魯甸人民來説也是如此”。

    8月3日16時30分許,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境內發生6.5級地震。截至5日14時30分,地震已致410人遇難,12人失蹤,2373人受傷,超100萬人受災。

    地震發生後,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日作出批示,次日便抵達災區核心。

    從李克強的震區足跡來看,中國對於地震的救援和部署正在發生革新式的改變。

    反應迅速 協同作戰

    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開始,李克強就進入了救援指揮狀態。李克強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千方百計搶救被掩埋和受傷人員。

    當晚,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根據總理指示,8部門組成的國家減災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聯合工作組趕赴地震災區察看災情,協助指導地方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次日一早,李克強登上趕赴雲南魯甸地震災區的飛機,並在飛機上召開會議。在這場“空中會議”中,李克強的救援思路已有所體現。

    “機上決策、機上落實”的抗震救災工作會與時間展開了賽跑。“讓工信部帶足海事衛星設備,馬上去前方”、“通知宜賓,準備接收重傷員”。李克強在飛機上聽取災情彙報時不時插話,對緊急事項當即拍板,一個個救災決策接連發出。會議結束時,他還叮囑大家用好機上電話,抓緊與地面聯絡落實。

    在飛機上,李克強當即做出七項部署:一是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救人,二是嚴密防範次生災害發生,三是加強救治力量,四是抓緊做好災民安置,五是堅持統一指揮、科學有序,六是做好恢復生産準備,七是著手恢復重建工作。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的多名專家認為,在經歷了汶川、雅安等地震之後,中國的抗震救災反應速度和協同作戰能力都有所提升。李克強總理在出發的飛機上就已經在部署恢復生産和災後重建,這對整個長線救災來説是超前高效的部署。

    飛機11點30分落地後,李克強立即轉車前往重災區,又經過5公里的徒步後來到受災最重的魯甸龍頭山鎮實地察看災情。由於下過暴雨,道路濕滑難走。李克強不時停下腳步,與路旁受災群眾交談,詢問家裏人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地方住。

    路上,遇到搶救傷員的隊伍,李克強一邊側過身子給傷員讓道一邊説,快走,抓緊救治。

    初步了解情況後,李克強立即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協調解決抗震救災中的問題。

    此時,李克強震後的首個24小時已接近尾聲。進入第二個24小時後,他又連夜察看救災物資調運情況,並叮囑運送救災物資的司機説,夜裏可能有雨,而且余震不斷,山上也可能會落石,走夜路要十分小心,聽從交通指揮。

    突出地方統一指揮

    總理的到來並沒有讓地方失去救災指揮的主動權。在4日的現場協調會上,李克強三次稱讚魯甸縣領導敢於直言不諱地提出救災存在缺水短糧和帳篷緊缺的困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誰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們來這裡就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聽真話。”李克強強調,要突出抗震救災由地方統一指揮。做好軍、地救災力量協調。國務院工作組有關負責人參與地方抗震救災指揮,統籌協調各部門,按照災區需求加大支持力度。

    早在汶川地震期間,不少專家就指出,地方政府更了解當地情況,反應更迅速,因此在救災過程中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救災主動權。

    地震當日,針對地震災害,雲南省減災委、民政廳啟動Ⅱ級救災應急響應,緊急向魯甸縣調撥2000頂帳篷、500件彩條布、3000套折疊床、3000床棉被、3000件棉衣等救災物資。

    現場知情人士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稱,李克強總理大部分行程均有當地相關政府人員陪同,總理十分重視地方政府人士的意見,在詢問情況時,總是要求他們説困難,提要求,出主意。

    有當地幹部説,由於道路中斷,目前食品、救災物資短缺。李克強當即要求有關部門組織食物、防疫物品進行空投,確保群眾有飯吃,有乾淨水喝。

    以地方政府為主的救援方式被普遍認為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但不少專家認為目前仍然缺少從上到下的機制設置。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遊志斌認為,要建立針對重特大突發事件初期政府和領導幹部應急響應的規範。也就是説,在初期的響應時間內,比如,四分鐘、四小時、十二小時內,政府應該如何開展應急響應工作,建立規範化的流程,不僅僅依靠領導的批示開展工作,而應該是制度化的響應機制,比如説是點對點的方式,在巨災的情況下自動啟動響應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的效率,節約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

    “人是最寶貴的”

    從第一時間強調以救人為主,到趕赴災區途中“為生命讓路”,總理的救援足跡中處處體現著對生命的尊重。“讓傷員先走!”李克強在察看廢墟上的救援情況時,幾名戰士抬著剛獲救的傷員走出,他主動讓道,並抬起手臂護送隊伍離開。

    “人是最寶貴的”,李克強説,要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多救助一個生命就能多幸福一個家庭,對社會也是一種安慰。在4日的現場協調會前,他提議全體起立,為此次地震中的遇難者默哀。

    震後的第二個24小時,李克強更多的時間留給了看望受災群眾和傷員。5日上午,他來到魯甸縣人民醫院,看望正在此接受救治的地震受傷群眾。李克強走到病床前,邊詢問傷員的傷情,邊鼓勵他們一定要堅強,要有信心。

    當醫生反映有傷員擔心自己的治傷費用時,李克強説,地震傷員住院救治費用,政府會全部承擔,一定會讓每個傷員得到精心治療。

    前述現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總理的到來和安慰給了災區人民極大信心,凡是總理到過的地方,都能聽到人們在議論“政府會管我們的”、“黨會管我們的”。

    李克強同時向醫護人員表示慰問和感謝。他説,這次地震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是你們衝在第一線,從廢墟中搶救群眾,救治和轉運傷員,避免了新的傷亡,發揚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救治好傷員,不僅要靠醫術和設備,也要靠你們對群眾的愛心。“傷員依靠你們,黨和政府相信你們”。

    入夜,災區進入了震後的第三個24小時,這場和死神的賽跑還在繼續…… (王子約)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