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部隊已累計解救群眾460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8 20:5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8日電(記者劉永華、黃明、王德思)雲南魯甸地震發生後,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共出動兵力11224人,出動直升機等裝備萬餘件,累計解救群眾460人。

    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8日下午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前期抗震救災情況。發佈會説,地震後10分鐘,成都軍區就啟動應急值班機制,25分鐘後,魯甸縣人武部就組織人員趕往震中龍頭山鎮展開救援,以此開啟了大規模救援行動。4日淩晨3時30分,成都軍區領導率前指相關人員到達震中龍頭山鎮,抵近指揮救災;至4日上午12時,救援部隊基本覆蓋魯甸、巧家、會澤3縣地震重災區。抗震救災中,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范,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500多名將校軍官和近3000名黨員,戰鬥在抗震救災最前線。當前,救災部隊正按照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在9個鄉鎮39個村展開抗震救災。

    發佈會介紹,截至目前,抗震救災部隊開設4個野戰醫院,派出19支醫療隊和4支防疫隊,診治傷病員10525人;搶通、保通道路172.3公里,並開設熱食供應點、供水洗浴站、被服洗滌站等。

    抗震救災中,各部隊始終把救人、努力減少人員傷亡放在第一位。救災官兵不顧余震房屋坍塌和隨時可能發生塌方、泥石流等危險,挨家挨戶搜救,拉網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村一戶一人。40多名家在災區的官兵,不顧家庭受災一直戰鬥在受災一線。

    在全力救援群眾生命的同時,救災部隊還千方百計解決受災群眾生活急需,做好群眾安置工作。地震發生後,部隊立即組織醫療防疫、軍需給養、供水供電、洗浴洗滌、軍交運輸等9類專業力量奔赴災區,在魯甸、巧家、會澤3縣12個重災鄉鎮的30個點位展開醫療救助和生活保障工作。組織汽車轉運救災物資2009噸,搭建帳篷6925頂,開設每天可供7000人份就餐的賑災熱食供應點7個,每天可供應凈化生活用水500噸、保障洗浴5000人次的供水洗浴站4個,開設每天可洗滌被服1000套的洗滌站4個,醫療隊進村入戶開展巡診服務1.2萬餘人次,並向災區配發了500臺發動機。災區群眾的就醫、飲水、吃飯、用電基本有了保障。

    發佈會説,雖然72小時搜救期已過,但搜救的任務仍然很重,救災部隊將拓展範圍、延伸渠道,從平壩向山區延伸、從整村整點向分散的單門獨戶拓展、從村莊學校居民地向生産點、道路口、塌方區深入,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

    成都軍區官兵還向災區捐款2000萬元用於援建災區學校,捐贈217萬元的生活緊缺物資。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