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急需常態化監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1 09:26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8月,《反壟斷法》實施六週年前後,汽車業迎來了一場反壟斷風暴,一些豪車品牌已被認定存在壟斷行為,即將受到處罰。除了汽車,在通信、科技領域的外資巨頭如高通、微軟等也處於反壟斷風暴中心,接二連三的調查正傳遞出中國政府的清晰態度。有意思的是,去年8月前後,中國也是針對進口奶粉和黃金市場進行反壟斷調查,並對違法企業進行了數以億計的行政處罰。反壟斷法的立法過程被稱為“十年磨一劍”,而在該法生效後,每次“拔劍出鞘”都引發社會和市場的極大震動。

    不過,梳理過去幾年反壟斷調查後也可以發現,這樣“亮劍”的次數似乎偏少。一個側面的證據就是,發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中負責反壟斷的三大機構,其官網信息更新極少,首頁上有不少去年乃至幾年前的消息,關於反壟斷的調查活動信息更是屈指可數。

    毫無疑問,公眾對於汽車、通信、科技等行業的反壟斷都會拍手稱快,因為反壟斷的目的是要促進競爭,而競爭是有利於消費者的,尤其是性價比會得到提升。但公眾的困惑也在於,如何讓反壟斷法的監管效應常態化,而不僅僅是在法律實施週年前後才颳起“風暴”。

    根據公開查處的反壟斷案例,很多企業的壟斷行為已經持續多年,甚至成為行業慣例。比如有報道稱,國內進口車市場壟斷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價格居高不下,廠商利潤顯著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大量熱銷車型,通常價格不應該超過國外市場的2倍,但市場上很多産品3倍都不止。

    又比如,國家工商總局日前對微軟涉嫌壟斷行為正式立案調查,突擊核查了微軟(中國)的四個辦公場所,並披露了微軟遭反壟斷調查的原因:微軟公司存在對其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相關信息沒有完全公開造成兼容性問題、搭售、文件驗證等問題,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但是,微軟的這些問題恐怕也不是近段時間才出現的。

    由於近段時間相對密集的查處壟斷行為,尤其不少調查對象還是外資企業,以至於外界有種聲音認為中國政府“排外”,這當然是無稽之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日前也表示,在中國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商投資企業,若觸犯法律都將受到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事實上,中國反壟斷法實施六年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既有本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情況。去年,中資的白酒企業和黃金企業都受到過反壟斷的調查和處罰,未來肯定也會出現中資企業因壟斷而被調查處罰。

    所以,此番反壟斷風暴引發爭議的焦點應該在於是否存在壟斷,而不是區分外資與中資。但是,從政府部門而言,反壟斷的調查執法應該避免急風暴雨的形式,形成一種常態化的監管,不論是否恰逢週年紀念,只要企業或者行業存在壟斷行為,都應該嚴格、及時、高效地查處。

    一方面,常態化的監管會讓壟斷案例的曝光均衡分佈,不容易形成爭議焦點,避免外界有針對性的猜測。查處壟斷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各國政府都有權針對法域內的企業是否觸犯《反壟斷法》進行調查,像高通、微軟以及部分車企在其他國家也都遭遇過反壟斷調查或處罰。所以,在中國依法對那些涉嫌壟斷行為的企業開展調查,是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需要,只不過,若能均衡啟動和發佈調查信息,則可能避免一些麻煩。

    另一方面,《反壟斷法》需要在日常監管中落實,營造及時而有效的常態與動態的監管環境。儘管法律實施效果可以通過查處一些大案要案來彰顯,一些“調查風暴”也能起到不錯的市場整頓效果,但良性的競爭秩序不能過度依賴這種執法方式。只有實施常態的監管,才能防止一些企業滋長僥倖和從眾心理,也能避免外界“選擇性執法”的無端猜測。對法律的普遍遵循不是突擊執法所能實現,它更需要形成一種持續的公平的執法環境。

    我們贊同反壟斷執法機構針對市場失序進行查處,也相信只要公平、公正地執法,無論是針對中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會有助於市場處於良好的競爭態勢,公眾對此也會喜聞樂見。(田享華)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