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地震災區:降水多且局地性強 次生災害風險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2 09:5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12日電(記者 吉哲鵬)魯甸地震發生以來,震區的持續降水以及地質災害,對交通運輸和救災工作帶來不利影響。雲南省氣象專家11日介紹,地震災區氣候特徵為降水多且局地性強,目前地震災區正值雨季,單點性強降水頻發,震中位於河谷地區,波及河谷兩岸,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的風險更大。

    雲南省氣候中心主任朱勇介紹,地震災區自然條件複雜,區域氣候差異大,集典型的乾濕季分明的季風氣候,水平及垂直變化顯著的立體氣候,四季溫差小、日溫差大的低緯高原氣候為一身。在很小的面積內分佈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帶。

    朱勇介紹,震區山高谷深,山溝、中小河流眾多,降水分散性、局地性強,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之説,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懸殊,地理環境非常複雜特殊,具有明顯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特徵,天氣系統複雜而多變。

    雲南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數據顯示,魯甸、巧家、會澤等地,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10月,佔全年降水量的86%以上。地震災區年降水日數有115至153天,其中5至10月降水日數有89至101天,降水概率超過50%。朱勇表示,即便是平常年份,這裡也是地質災害的高風險區。今年7月7日,因持續強降雨,魯甸縣樂紅鎮、龍頭山鎮、小寨鎮發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災害。

    此外,由雲南省雷電中心與四川省氣象局、昭通市氣象局的防雷專家組成地震災區防雷應急工作組,深入龍頭山鎮集中安置點進行防雷現場勘測,10日21時地震災區防雷應急工作組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龍頭山鎮9套防雷設施的安裝工作。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