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能減排更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0 08:37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日前,廣東2014年度碳排放配額發放規則進行調整,將不再強制企業先購買有償配額,而採取免費配額直接發放的形式。做出如此調整,也是因為其他六個碳交易區域均實行配額免費發放制度,廣東的特別規定遭遇了較大的阻力,部分控排企業對此持抵制或消極態度。

    規則的調整無疑會激勵企業更積極地參與碳交易,畢竟碳交易對我國而言還是一項嶄新的業務,企業主動減排的動力不足,對政府政策的執行多持觀望態度。此前,有報道也提到“很多企業在臨近關口才參與碳交易”。廣東202家控排企業完成核查後,有18家企業由於多種原因退出了碳交易試點,有兩家試點企業未履約。對此,廣東省發改委將予以督促或處罰。

    當然,處罰並非節能減排的目的,甚至也不宜成為主要的推進手段。“碳排放權”其實是一項資産,如能充分利用,積極加入到二級市場的交易當中,就能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收穫社會效益。不過,要想讓節能減排更經濟,還需要多措並舉,尤其是通過改革和創新來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今年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能耗同比下降4.2%,高於預期的3.9%年度目標,這也是2009年以來最大的降幅,是近6年來的最好成績。當然,這樣的降耗成績,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級政府採取各種節能措施,企業也積極配合;二是産業結構調整,能耗較低的第三産業比重提升;三是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高耗能産業的“慢動作”讓工業能耗下降。

    上述情況也説明,我們需要找到節能減排和促進發展的合力平衡點,兩者並行不悖、完美結合才是中國之福。儘管上半年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形勢還不錯,但當前形勢依然嚴峻,不僅是2011年至2013年節能目標未能達到的教訓,還可能因為一些地方唸唸不忘傳統發展路徑,試圖通過上馬高耗能産業提振經濟,這樣就有可能促使下半年行業能耗發生反彈。所以,要想短期打好“十二五”後兩年節能減排攻堅戰,以及長期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需要多措並舉。

    一方面,需要從技術、政策角度打出一套“組合拳”。誠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3月主持召開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時指出的,必須用硬措施完成節能減排硬任務。而硬措施,重點包括強化技術創新,這也是各國的慣例。比如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和重點行業低碳技術創新示範工程。既鼓勵各種産學研聯盟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投入,也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先進成熟的技術推廣應用,儘早産生效益。

    硬措施還包括完善價格、配額等政策,讓節能減排的責任與能力相匹配。比如通過價格杠桿調節企業節能減排行為,此番廣東就將電力企業的免費配額比例由97%降為95%,鋼鐵、石化和水泥企業的免費配額比例不變,仍為97%。因為歐美國家的電力企業沒有免費配額,而且電力企業作為四個控排行業中佔比最大的企業,它的經濟實力更強大,也能承擔略重的責任。

    另一方面,在財稅、融資等領域創新讓節能減排更經濟,發揮它的激勵效果,實現産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比如,推進綠色融資,建立節能減排與金融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信息共享聯動機制,把節能減排信息作為綜合授信和融資支持的重要依據。如果節能減排工作做得好,也能附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那麼企業對於節能減排的積極性當然會更高。又如,加大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也能有效督促企業實現節能目標,節能就是省錢,就意味著提升利潤。

    還有就是積極推行市場化機制,尤其是構建碳排放權交易統一市場。儘管按計劃2015年後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碳交易,但當前七大區域性試點市場剛剛起步,還在探索之中,缺乏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但統一市場不僅僅是地域上的統一,還需要借力金融市場,比如促進碳排放權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增加碳排放市場的流動性。讓碳排放交易市場與金融産業交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這就能反過來激勵實體企業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田享華)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