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語文教材"瘦身" "減負"配套"自主閱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6 17:4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上海8月26日電(記者俞菀、吳振東)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除刪除原教材最後單元的5篇課文外,《畫》《草》《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也不見了蹤影。此外,一年級識字量從原來要求的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至118個。

    “改革的總目標是減負,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在完成基本的識字後,自主自由地進行閱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説。

    大多數一線教師對教材“瘦身”表示歡迎。黃浦區武寧路小學語文老師陳靜説:“按照修訂後的教材,老師可以做到3天教授兩篇新課,空下來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幫助學生打牢拼音、識字基礎,或引導他們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

    有家長擔心,教材減少古詩的體量,是否意味著對詩詞的教育教學將被削弱。“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希望孩子從小能得到足夠的熏陶。”學生家長呂女士説。

    對此,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課本中減少古詩體量,並不意味著削弱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而是為了減輕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認讀和記憶負擔。在過往的古詩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超標”現象,孩子教條式地背誦、默寫全文,卻未必能甚解“詩意”。

    與此同時,記者從教材編寫組了解到,語文課本“瘦身”並不等於古詩退出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課堂。一套由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過傳忠誦讀的《小學語文古詩誦讀(試驗本)》音像資料已配套出版,並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孩子無論在課堂還是課餘,都可以更自主自由地接觸到中國詩歌的音韻美。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詩歌教學應從其生活體驗和認知特點出發,直面語言、直面心靈,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包容、歡愉。”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副教授董蓓菲説,“為了拿高分,將作品分割得支離破碎,專注于提煉‘中心思想’等都泯滅了作品原本的魅力,也是語文教學的異化。”

    金山區海棠小學校長錢歡欣認為,“瘦身”後的教材,是否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徵,是否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相應的教學評價標準也要跟進。否則迫於分數和升學的壓力,課本“瘦身”、課堂減壓之後,家長只好在課外給孩子加壓。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