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劉奕湛、李志暉)27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的簡政放權工作取得重要成效,2013年,全國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1131.54萬戶,同比增長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7.8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全國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中新登記私營企業增長30%,為近年來最高;民間投資增長23.1%,佔全部固定資産投資比重提高到63%。2014年1月至6月,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大幅增加,2014年前6個月的就業人數比上年底增加1300萬人以上,同比增長3倍多。 一年多來,國務院先後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一批涉及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企業生産經營活動許可以及對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資質資格認定事項被取消或下放。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需報國務院部門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60%左右。 報告提出,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放寬市場準入,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將12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約佔改革前前置審批事項的五分之三,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公示,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 此外,大力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34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314項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20項收費標準,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100億元。 同時,為了堵住各部門隨意實施審批的漏洞,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現有行政審批項目並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事項。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專門印發文件,開展清理工作,目的是堵住這個"偏門",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