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增一般 減專項 提績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8 09:48 來源: 廣西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隨著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臺,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浮出水面。就廣西區情而言,人均財力偏低,基層財政底子薄弱,創新和完善政府間的轉移支付制度將是財政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增一般、減專項、提績效”,這是自治區對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的必然要求。

    轉移支付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走訪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遍佈各鄉鎮的集中連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讓人眼前一亮。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構建出“田成方,地成塊,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田園化格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去年,環江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農林水事務支出達3.7億元,而該縣公共財政收入僅為1.5億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上級轉移支付。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稅源貧乏,自治區絕大部分縣市對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的依賴度都很高。以河池市為例,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98.0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僅26.97億元。這意味著,河池市財政每花10元錢中,有8.64元是由上級財政補助的。

    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黃偉京表示,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作為平衡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解決貧富差距的重要工具,是解決各地財政失衡和實現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有效“調節器”。目前自治區對下財政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類。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目標是調節地區間財力差異,增強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的財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而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目的是實現上級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標,實行專款專用。

    數據顯示,去年自治區對市縣的各項補助合計1548.38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26.54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799.55億元、專項轉移支付支出622.28億元。在2008年至2012年5年間,自治區對下的各類轉移支付累計約4652億元,年均增長27%。自治區財政對下轉移支付力度加大,為“兩區一帶”戰略、“興邊富民”行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縣縣通高速”等全區重大戰略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等提供了有力的財力支撐。

    增一般

    加大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按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部署,今後自治區對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概括為‘增一般、減專項、提績效’。”黃偉京説。

    “增一般”,就是要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上級出臺的增支政策形成的財力缺口,原則上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調節。同時,對一般性轉移支付項目也要進行清理、整合和規範,並進一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開性。

    貧困地區一直是自治區對下轉移支付“關照”的重點。2013年通過爭取中央支持和自治區本級預算安排投向5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包括石漠化片區縣)的各類補助資金近736億元,其中項目類資金約288億元,平均每個縣近5.5億元。

    自治區還加快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機制改革,按因素法將專項資金切塊分配下達由縣級統籌安排。從2014年開始,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照因素法測算分配下達到縣,由縣級根據自身實際自主決策安排和使用,自治區不再另行下達具體項目實施計劃、設定項目建設和資金補助標準。

    6月25日,自治區財政廳印發《2014年自治區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明確了2014年自治區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測算的具體辦法,繼續加大對扶貧重點縣、生態保護任務比較重的縣及少數民族自治縣的支持力度。在2014年均衡性轉移支付及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機制測算中,自治區財政專門提高了特困連片地區縣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客觀性轉移支付補助系數,使所涉及的上林、馬山等52個市縣相應增加2014年客觀性轉移支付補助額6.6億元,比原有系數測算的轉移支付補助額增加5.3億元,增長4倍以上。

    同時,自治區進一步調整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將部分功能指向明確、範圍標準固定、政策相對穩定的專項資金納入一般性轉移支付,將部分具有特定政策目標、適合市縣統籌管理、適用因素測算分配的專項資金納入定向財力轉移支付。

    減專項

    強化對專項轉移支付的績效考評

    “減專項”,就是要根據政府間支出責任劃分,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和規範市縣資金配套政策,嚴格控制引導類、救濟類、應急類專項。建立專項轉移支付設立、調整和退出機制,嚴控新設專項項目,對保留專項進行甄別,屬於市縣事務的劃入一般性轉移支付。

    今年以來,中央轉移支付已從220項減少到150項左右,自治區也開始著力縮減、合併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其中,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安排補助市縣項目支出個數比2013年下降16.5%。

    “下一步,還將強化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建立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機制,完善對專項轉移支付管理和使用的績效考評。”黃偉京介紹,目前已有44個2013年預算績效管理試點項目進入績效再評價階段;今年又選取了126個項目,對其績效目標進行專家集中會審,主要涉及重大或重點民生項目,以及“出國考察”“課題研究”類項目等。

    在一些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上,績效目標考核正成為重要指標。在編制2014年部門預算時,自治區在財政專項資金分配環節引入競爭機制,對優勢特色水産畜牧業財政專項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各市縣及部門單位申報項目163個,經專家評審公示項目84個;對第六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36個申報縣(市、區)建設方案進行合規性審查和審核評分,並已于近日完成競爭立項工作。

    從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自治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中,明確提出自治區將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對享受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市縣進行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擴大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評價的覆蓋面,注重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探索推進市縣財政支出管理績效綜合評價、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和重大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記者 周紅梅)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