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9月2日電(記者 孫仁斌)“我活了52歲,頭一次見這座水庫幹了。”2日,遼寧綏中縣秋子溝鄉譚杖子村村民譚會君站在乾涸的水庫底説。 目前,遼寧省63年來最嚴重乾旱給農業生産帶來嚴重影響。綏中縣作為全省旱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有1383萬株果樹受災,佔全縣果樹總量的81.4%。 譚會君家種植了近60畝地的白梨、李子、蘋果樹和10多畝玉米,入夏以來,當地基本沒下過雨,水果的個頭和品質都不好。走進譚會君家的果園,記者看到乒乓球大小的白梨挂在枝頭,譚會君説:“每年這時候都有商販上門來收果,今年聽説這邊旱,人家都不來了。” 比水果賣不出去更讓譚會君心焦的是如果再不下雨,果樹可能要旱死。“小梨樹從苗種到産果,需要十到十五年時間。大梨樹都是祖輩傳下來的,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譚會君花了2000多元雇挖掘機在水庫底挖了兩個大坑,從庫底攢點水抽上山澆灌果樹。“坑裏水也不多,緩兩天能澆幾十棵果樹,玉米絕收也顧不上了。這些樹是一家人的命根子,説什麼也不能旱死。” 在譚杖子村,隨處可見村民打井抽水或從村外的河溝里拉水回來澆灌果樹的身影。 村支書譚國森告訴記者,全村1900畝地,主要種植蘋果、梨和李子等果樹。每年出産約26萬斤水果,是村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受旱情影響,今年水果減産6成左右。 除果樹“喊渴”外,人畜飲水困難同樣是困擾當地居民的一大難題。今年65歲的劉少軍,每天都要扛著扁擔爬過一個山坡挑兩擔水回家,“一盆水洗臉、洗手用一天,晚上用來洗腳,捨不得倒。” 據了解,旱情使綏中縣大部分水庫、方塘乾涸,縣內9條河流全部斷流,18個鄉鎮共3.7萬人、1.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針對旱情,綏中縣新挖、深挖抗旱水源2131處,新打井1380眼,每天出動抗旱人員逾10萬人次,進行抗旱減災作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