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97個援疆新項目9月底全開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11 11:06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金秋是收穫的季節。近3萬名和田地區的農牧民在9月初將搬出棚戶區,住上新樓房。預計到今年年底,近16萬戶居民的居住條件將得到根本性改善。 

為了在冬季到來之前讓居民們遷入通暖通熱的新居,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和田指揮部年初就撥付了安居富民和定居興牧資金,支持建設單位提前備料、採購建材,最終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入住。

資金早投入、項目早見效、群眾早受益,北京新一輪援疆已步入第四年,數據顯示,2011至2013年,北京共安排援建項目363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今年確定的97個新項目也將於本月底全面開工。到年底,本市將完成五年援建目標任務的八成以上。

改善民生

三年投15億改造棚戶區等

站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居前,洛浦縣恰爾巴格鄉吾斯塘烏其村72歲的巴木汗老人喜上眉梢。作為村裏的“五保戶”,老人在中央、自治區和北京市“對口援建”資金支持下,建起並裝修了45平方米的新居。“真沒想到在72歲還能搬進如此寬敞明亮的新房。”巴木汗難抑激動的心情。

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北京援疆工作的出發點。據了解,本市三年共安排援助資金15.2億用於安居富民工程和棚戶區改造。截至2013年底,安居富民工程完工率為100%,棚改完工率達82.25%,45萬餘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工程實施中,援疆指揮部注重因地制宜,挖掘産業發展潛力,創造了“一村一規劃”的實施模式,如對安居富民工程進行統一設計和雕飾,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條件;為貧困農場配建蔬菜大棚和魚塘,把安居與就業增收結合起來;把棚戶區改造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集中供排水和供熱,配建幼兒園和相關商業設施,提升居住品質。

民族交融

打造教育醫療服務品牌

“我愛北京,我愛北京醫生”。這是剛滿18歲的維吾爾族女孩努爾艾力·艾斯卡爾的肺腑之言。為醫治她的白血病,來自北京友誼醫院的三批援疆專家黃達永、楊淩志、王婷婷愛心接力,不僅控制住了病情,還主動為女孩的學習生活提供資助,建立了親人般的友誼。

民族交融是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石,北京援疆工作發揮醫療治病救人的感化功能,在真摯服務中贏得了少數民族群眾的讚譽。據了解,三年來本市共安排援助資金6.77億元,新擴建醫療設施、選派醫療骨幹到和田挂職、組建了眾多填補空白的專業科室,打造了免費婚檢計劃、“兩癌篩查”行動計劃、白內障復明工程等眾多服務品牌。

除醫療衛生之外,發揮教育文化功能也是夯實民族團結根基的重要舉措。2011年至2013年,本市投入資金13億元,累計培訓幼兒園、中小學骨幹教師3400名,新建、改擴建高中校9所,從根本上解決了和田地區普通高中學位短缺的問題。在文化方面,本市則通過實施數字電視無線傳輸全覆蓋、數字影院全覆蓋等工程,解決了電視信號發送接收和維語片源等難題,讓少數民族群眾能夠享受現代文化成果。

特色援疆

探索産業科技幫扶新途徑

在和田地區,選用上等純毛線手工編織的地毯是世代相傳的“老手藝”。一位維吾爾族商人在此辦廠。

看到這一産業能帶動當地居民致富,援疆指揮部投入600萬資金幫助該廠擴大規模,新建廠房、培訓工人。幾年來,這一工廠快速發展,吸引世界許多國家來此求購産品。

增強造血功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新一輪援疆啟動以來,本市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和市場優勢,堅持走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技和産業援疆之路。三年共投入援助資金6.53億元,支持薄皮核桃、和田大棗等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種植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維藥種植加工、地毯和絲綢等地方傳統優勢産業;借助和田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打造大漠絲路悟佛之旅、崑崙河谷緣玉之旅等四條精品旅遊線路。同時,通過選送和田優秀未就業大學生到京高校深造,北京還為少數民族地區急需的專業技術崗位提供了人才儲備。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