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快遞市場 倒逼企業走向規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5 09:59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固定資産加速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在關於擴大全方位主動開放,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等問題時,會議認為,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依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利於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使廣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範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會議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印象,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從事信件、報刊、包括包裹郵寄等快遞業務,完全是由郵電局獨家經營,僵化的市場體制,使得這一行業長期處在一枝獨秀的狀態,1980年,中國郵政開始開辦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業務(EMS),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加快,郵政特快專遞一枝獨秀的狀況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快遞需求,到了1986年,全球快遞、物流業領導者DHL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各注資50%成立中外運敦豪;1993年順豐速運和申通快遞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成立,一年之後宅急送在北京應運而生,1998年郵政與電信“分家”,包裹快遞市場(EMS)一家獨攬的狀況徹底終結,由此我們就不難看出,快遞業在中國的誕生與發展,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電商行業的迅速崛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腳印都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前行。

    而從我國快遞行業誕生發展的“軌跡”來看,經歷過法規制度的障礙博弈,由非法的小打小鬧,到合法行業的大舉進攻市場,再到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産業化經營,始終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腳步一路走來,但受到某種觀念的束縛和局限,完全“國産化”的快遞行業缺少外資和外來先進服務理念、觀念、經驗的融入和參與市場競爭,國內快遞企業的某種惰性又逐漸顯示出來,公眾對快遞行業所暴露的種種亂象也是詬病頗多,小快遞企業無序競爭坑害客戶,大快遞企業行為失范服務水平不高,快遞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已經制約了快遞行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出現的這些問題,亟待通過融入新的血液,用進一步市場競爭手段來進行整合和淘勝劣汰。而且,通過30多年市場磨練,快遞業向市場全面放開的時機已經成熟,正如國務院常務會議所分析的那樣,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推動快遞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黑馬”,也能促進物流業上臺階,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積極出力。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利於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使廣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市場經濟説到底是也是法治經濟,一切市場行為,既要服從市場遊戲規則,更必須在法治的框架內進行,為了既保障包裹快遞市場全面向外資快遞企業開放,又不至於因無序競爭造成市場混亂,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強調:一是完善經營許可程序,加強資質審核。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二是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製造業聯動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對接,支持解決城市快遞車輛通行難等問題。保障寄遞安全。三是鼓勵快遞企業兼併重組,完善和落實重組備案、外資並購審查等制度。加強代理和加盟企業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經營、超範圍經營、違規代理等行為。讓快遞這一朝陽産業更加紅火,為刺激居民消費創造條件,便利廣大商家和億萬群眾。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文明與發展,快遞行業已經融入並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快遞業需要在競爭中發展,更需要在發展中規範,將國內快遞市場全面放開,促進物流業上臺階,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倒逼快遞業以更規範的操作,更優質完善的服務適應市場,説到底,從中受益匪淺的除了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穩定經濟增長和繁榮快遞市場等之外,從中受惠最多的依然還是最普通的人民群眾,因此,全面放開快遞市場,倒逼企業規範發展,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情勢所需,更是人民群眾的現實與未來所必要。(朱永華)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