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昨日,船舶在江漢運河航行。(楚天雲圖航拍中心 陳勇、熊源、趙融、任天祎 攝) 9月26日,經過4年多緊張建設的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主任鄂竟平,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湖北省長王國生等出席通水通航活動。 上午9時26分,位於荊州市荊州區龍洲垸的引江濟漢工程進水閘旁,鄂竟平下達通水令,宣佈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 隨後,鄂竟平、李鴻忠、王國生共同啟動閘門按鈕。隨著閘門緩緩開啟,滾滾長江水涌入運河。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從此將匯入長江之水,千百年來“漢水歸江”的歷史重新改寫。 引江濟漢工程是我國現代最大的人工運河和湖北省最大的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連通長江和漢江,穿越長湖,成為湖中之渠。工程進水口位於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出水口位於潛江市高石碑鎮,渠道全長67.23公里。主要任務是用長江水“增援”漢江,向漢江興隆以下河段(含東荊河)補充因南水北調中線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該河段的生態、灌溉、供水和航運條件,可縮短長江荊州段至漢江潛江段航程600多公里,對促進湖北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漢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引江濟漢工程2010年3月26日開工,今年8月底主體工程全部完成,並於9月12日通過通水驗收。幹渠通水後,年平均輸水31億立方米,其中補漢江水量25億立方米,補東荊河水量6億立方米,相當於在江漢平原增加了一座面積近7平方公里的湖泊,可緩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水華現象。漢江下游7個人口密集的城區和6個灌區直接受益,惠及645萬畝耕地和889萬人口。 今年,為緩解漢江下游仙桃等地的特大旱情,經省委省政府決策,工程在8月8日提前實施應急調水,至8月28日,共調水2.08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旱情,提前49天發揮了灌溉抗旱效益。 鄂竟平、李鴻忠、王國生一行還在荊州、潛江現場考察了引江濟漢工程進口段泵站節制閘、出水閘和興隆水利樞紐,看望慰問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鄂竟平代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感謝湖北省委省政府、沿線各級黨委政府和全體參建者為南水北調工程和引江濟漢工程作出的重大貢獻。李鴻忠、王國生希望省、市有關部門,搶抓漢江流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重大機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科學調度管理,加強生態保護,充分發揮這項民生工程、生態工程的綜合效益,造福沿線群眾,不負中央的關懷與重托。 湖北省領導傅德輝、王玲、梁惠玲、鄭心穗,省政府秘書長王祥喜等出席活動。(記者 張進、黃中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