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誦讀經典傳承“最美”民族文化基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7 21:0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 孫麗萍)“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27日晚,貫穿半年、吸引近10萬人參與的“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在上海保利大劇院落幕。舞臺上下,數百名少年齊聲誦讀梁啟超名篇《少年中國説》,定格成最令人感動且震撼的一幕。

    上海,正在悄然興起誦讀中華傳統經典的熱潮。詩經“風雅頌”和唐詩宋詞,在金秋之際播種于市民百姓的心間,那是最美的民族文化基因,也是塑造城市精神的“種子”。

    數萬市民競賽“誦讀達人”

    “剛剛學會説話,我便會背‘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從此與經典結緣。”上海市北中學學生王俊期從小被媽媽“用唐詩宋詞來教學説話”,如今雖然只有16歲,但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二十四史都已一一讀遍。在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中,王俊期輕鬆晉級“十強”。

    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自2014年4月23日啟動之後,吸引了近10萬市民參賽,不僅産生了100名市民“誦讀達人”,更選舉出了10名癡迷酷愛傳統文化、熟諳中華經典的“誦讀進士”。

    “這項賽事沒有太多的宣傳,卻出乎意料地火爆。所有參與比賽的市民對於傳統文化的感情,遠遠超出我的心理預期。”擔任大賽評委的上海秋霞圃傳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耐儒説。

    記者了解到,參賽者中不乏出身於書香門第的“讀書人”,如退休土木工程師陳兆熊出身書香世家,是清代著名史學家錢大昕後人;也有對詩詞歌賦了解泛泛的大媽大嫂。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評點説:“濃郁的方言、念錯了詩詞的平仄,讀不出詩詞的韻味,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關鍵是你能看到,誦讀經典帶給每個人真正的喜悅和開心。”

    傳統經典漸成時尚

    在上海這座以“洋氣”和“時尚”著稱的城市中,熱愛傳統文化、關注中華經典的氣氛近年來日益濃郁。

    兩個星期前,在上海大劇院舉辦的“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一票難求。當濮存昕、肖雄、喬榛、丁建華等一批著名演員在宏大的交響樂伴奏下吟誦白居易充滿人生悽愴感傷的《琵琶行》或陸游傷逝之詩《釵頭鳳》,許多觀眾的眼角噙著淚水。演出結束後,不少80後、90後在微博微信上“刷屏”,留下了情緒“滾燙”的留言,感嘆原來傳統文化並非老古董,它美得讓人心醉。

    “傳統文化的這種修行,是為人生遠途做準備的。”著名演員濮存昕認為,以一種“驀然回首”的方式愛上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階段。

    “孔子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見誦讀古典詩詞對於一個人的內在德行、外在能力都有很強大的培養提升作用。”上海市北中學語文老師、“水雲間詞社”創設人杜亞群感嘆于傳統經典真有“教化之功”。

    讓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而在擁有“吳中第一孔廟”、自古就有“教化之城”美稱的上海市嘉定區,經典誦讀團已有150多個。在這裡,經典誦讀從幼兒園開始就進入校園。眼下,區里正在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專門教材,邀請上海音樂學院知名作曲家為傳統詩詞譜曲配樂。

    駱玉明認為,在中國的城市中,上海具有獨特的文化結構,可傳統亦可現代,善於“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瑰珀去滋養城市,用兼容並包的態度,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説:“傳承傳統文化的終極目標,是‘知行合一’!只有讓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才能滋養每個人的道德,讓這一方水土孕育出知書達理、氣質儒雅、文質彬彬的人。”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