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更偉大的歷史性勝利”—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65週年華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8 17: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新華社記者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

    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65週年,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65年艱辛探索,一場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一次次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一個個扭轉乾坤的巨大跨越,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

    65年始終如一,對人民至上的孜孜以求,對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對美好未來的鍥而不捨,中國情懷越來越深厚。

    65年矢志不渝,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創新驅動煥發活力,民族復興不可逆轉,中國夢想越來越迫近。

    從歷史走向未來——

    “在20世紀贏得了偉大歷史性勝利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21世紀贏得更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億萬人民正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偉大事業,續寫著共和國新的輝煌,擁抱更加燦爛的明天。

    中國道路:決定前途命運的歷史選擇

    ——習近平:“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此處建議用KaiTi,下同)

    國慶在即,首都北京,天安門城樓旗展雲飛。

    這是一座歷史之門。她似守望者,目睹著面前的長安街由禦道變為街道,由窄到寬,由短至長;她是見證人,親歷著中國人民65年來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奔向強起來。

    國慶65週年到來之際,中國迎來第一個以立法形式確立的烈士紀念日。9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將與首都各界一道,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儀式,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表達緬懷追思,宣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

    歷史是現實的淵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

    站在共和國65年曆史節點,回望革命、建設、改革的來路,歷史風煙撲面而來:

    這是一條在民族危亡中開闢的道路——

    鴉片戰爭後的近百年,中華民族走過一段最屈辱的歷史,進行了最為悲壯的抗爭。

    為著救亡的吶喊,為著復興的夢想,多少主義出場,又都破滅;多少道路探索,又都碰壁;多少政黨登臺,又都謝幕。

    歷史在選擇中前進。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人民作出了這樣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掌握自己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從此邁向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然而,彼時的中國,新政權剛剛建立,國家一窮二白,人民一貧如洗。

    全世界都用狐疑的目光看待這個國家的未來:中國共産黨將把中國引向何處?

    美國前國務卿艾奇遜預言:面對龐大的人口,沒有一個政府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中共也無能為力,中國將永遠是天下大亂。

    上海一個資本家説:共産黨軍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經濟上只能是零分。

    面對西方國家的政治隔絕、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這是一條在迎接挑戰中變革突圍的道路——

    36年前,剛剛擺脫十年浩劫的中國,徘徊于歷史的十字路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共産黨人以改革開放的巨手撥轉前進的航向。

    36年間,中國巨變,舉世震撼。

    “我們希望利用中國和平崛起的機會,與中國實現合作共贏。”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局長斯拉沃米爾·馬伊曼這樣表達對中國投資的渴望。

    金秋時節,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一場“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推介會”引人注目,來自11個國家的代表輪番推介本國資源優勢,極力吸引中國資本。

    36個春秋往復,“投資”已從“進口”轉向了“出口”——今天的中國已不滿足於引進外資,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把自己的資本引出國門。

    這樣的逆轉不一而足。

    36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越美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第一大發動機,一躍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

    36年間,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56倍,年均增長9.8%;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到2013年的41908元,增加110倍;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343元到2013年的26955元,增加78倍。

    從封閉到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國家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風雲變幻中,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中,這條道路都彰顯出巨大優越性、強大生命力和深遠影響力。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中國道路自信而響亮的宣言。

    ……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中國道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一步步走出來的。中國道路,紮根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因而具有強大生命力。

    中國為什麼能?外界輿論由此發問。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張維為説,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選擇了自己正確的道路。過去60多年,特別是過去30多年,中國通過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趕上來了,並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最終將實現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

    也許中國要面對更加複雜的外部環境,也許中國要面臨“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發展時少”的“成長中的煩惱”。

    然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是一條沒有理由不繼續走下去的路。

    雖度盡劫波,雖前路艱辛,但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國情懷:人民至上的永恒追求

    ——習近平:“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

    秋風一動桂花香,杭州人總是在桂子飄香中歡度國慶。

    沿杭州城繁華的中山路向西湖大道走去,交叉口西北側,一座名為《四世同堂》的雕塑引人注目。這座群雕,32人或坐或立,神態自若,似在拍全家福。

    龍井路一家飯店裏,汪姓家族30多口人在此歡聚,他們正是雕塑的原型。他們中有教師、醫生、工程師、公務員,有國企老總,也有私企老闆。72歲的汪家第二代長子汪昔奇説:這叫國旺家興。

    國旺家興,根基何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質在“人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切權力為了人民。

    中國共産黨,宗旨在“為民”:為人民服務,人民至上。

    這正是國旺家興的永久保證。這就是深厚的中國情懷。

    人民當家做主——中國情懷最華彩的篇章。

    65年前,風華正茂的高山族青年田富達,作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政協代表登上天安門城樓;

    1953年,新中國第一次普選,田富達被選為1226名代表之一。一年後,他參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這位83歲的老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沒有共産黨,沒有新中國,我們哪有當家做主的出頭之日。

    “人民共和國制度特徵就是主權在民,人民真正當家做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徐鴻武説,從封建皇朝的“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到新中國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這是一個顛倒乾坤的巨變。

    對於當家做主,青年農民工朱雪芹也有自己獨特的體會。

    1994年的一個清晨,她扛著蛇皮口袋,坐上大巴車第一次到上海,落腳一家服裝企業。讓她想不到的是,14年後,自己能走進人民大會堂,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第一位農民工代表。

    2013年,朱雪芹再次當選時,同她站在一起的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從2人增加到30人,他們的背後是中國2億多農民工。

    這是朱雪芹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的第七個國慶節,她打算利用假期去看望一些農民工姐妹們,了解她們的社會保障、子女教育情況。

    “7年來,我提了17份建議、1份議案,涉及農民工的方方面面。”朱雪芹説:我要為他們代言。

    從“豆選”“三三制”到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廢除保甲制度、實踐“人民民主管理城市”理念的居委會制度到上世紀90年代8億多農民實行村民自治,人民當家做主成為社會主義中國鮮明特徵,成為社會主義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

    一切為了人民——中國情懷最動人的實踐。

    “恢復高考消息傳來,我頓時看到光明,好像黑夜行走,突然找到方向。”

    1977年,唐長紅已在陜西藍田農村勞動多年,他白天種地、修路、打土坯,晚上在煤油燈下挑燈夜讀。那年冬天,包括唐長紅在內的全國570萬青年,帶著積聚了十年的饑渴和夢想,從四面八方涌向久違的考場。

    如今,唐長紅已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他説,我的夢想就是航空強國。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

    恢復高考,改變了一代年輕人的命運;包産到戶,激發了億萬農民創造的激情;開放搞活,打開了財富涌流的閘門……家與國,國與家,在中國情懷的生動實踐中造就彼此的輝煌。

    “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從革命老區到國家級貧困地區,從洪澇災區到地震災區,處處留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足跡。

    ——從免除“皇糧國稅”到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促進就業規劃出臺到義務教育法修訂,民生相關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健全,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一步步提高。

    ——從農民工到下崗職工,從農村留守兒童到烈士遺屬,一項項保護特殊群體權益的舉措相繼落實。

    ……

    65年間,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中國人民生活劃出了一道急速的上升曲線。中國式開發扶貧,讓中國農村2億多人脫貧,為世界所驚嘆。

    歷經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但實行新標準後仍有約1億貧困人口;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但每年仍有2500萬城鎮勞動力等待就業;住房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但還有超過1200萬戶城鎮低收入群眾居住在各類棚戶區。收入分配,更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公平之處;群眾創業,仍面臨相當多有形的門檻、無形的障礙……

    戶籍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大力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劍指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和領域,一以貫之的正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人民情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考察,和基層幹部群眾共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計。

    喜好詩文的汪昔奇,國慶前夕,這樣描繪自己的“中國夢”:

    我的祖輩有個夢,沒有列強淩辱,沒有封建壓迫……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人民挺起了脊梁骨;

    我的父輩有個夢,不再忍饑挨餓,不再窮困窘迫……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輩也有一個夢,那是一個中國夢,世界自由進出,世間萬國通衢……中國人民雄起來,中國人民圓了強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充滿深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行進在中國道路上,與祖國共同成長進步,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也是共和國“人民至上”情懷的最好注解。

    中國希望: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

    ——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廣東,伶仃洋,從歷史深處走來。

    她曾目送文天祥從容赴死的身影;也曾被西方侵略者強佔,成為對我國販運鴉片的跳板;更見證了65年來中國的巨變。如今,她正驚喜地期待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實現——

    伶仃洋東側,深圳前海。2012年12月7日,十八大剛剛結束,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京考察的第一站便來到深圳,考察了前海。昔日一片灘塗,眼前繁忙的工地,仿佛讓人看到了深圳初創的景象。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令: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中國,翻開實現夢想的新篇章,展現出新的氣象,給人以新的希望。

    65年接力奮鬥,65年成就輝煌。

    歷史永遠銘記,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江澤民到胡錦濤,黨中央領導億萬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考驗,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世界作出了鄭重宣示。

    這夢想令人神往——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夢想奮鬥以成——距離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從未如此之近,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前所未有,將幾代中國人為之奮鬥的宏偉藍圖化為現實,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

    “與30年前相比,中國更加富裕,更加發達,也更加複雜。許多30年前對中國有效的增長來源不再有效了。”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的話犀利中肯。

    突破發展瓶頸,成為擺在面前不可回避的課題。

    曾經靠賣電表和配電箱就能掙錢的北京中科銳智電氣,正將全部資源投入到智慧電網管理系統等新技術的研發當中。

    “貼牌賣貨,賣得越多,利潤越薄!只有到産業鏈的上游去,到科技含量、經濟附加值最高的地方。”銳智電氣董事長王明建説。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亟待以創新驅動突圍,促進經濟轉型;

    從粗放投入到集約發展,中國亟須打破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的發展痼疾;

    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中國必須培育和踐行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

    從利益固化、貧富懸殊到實現共同富裕,中國需要打破諸多頑固的利益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6大方面、15個領域、330多項改革舉措,打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財稅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一批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出臺,一項項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

    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總目標的全面深化改革,讓持續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有了新的開拓,進入新的境界。

    從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到整治一張賀卡、一盒月餅背後的奢靡之風;從雷霆萬鈞的反腐敗,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出臺……

    一個個改變,衝擊著曾經頑固不化的利益藩籬,蕩滌著長期熟視無睹的不良風氣,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公平、和諧與希望。

    一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結束時,西班牙《世界報》曾這樣寫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開啟了中國30年來最深刻的經濟、社會和行政改革的序幕……改革須以行動換回共識。”

    一年後,9月11日,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中國政府在計劃生育、勞動改造、戶口制度、反腐工作等領域都進行了改革,幾乎出乎所有中國政治學者和觀察人士的意料。“毫無疑問,習近平的確在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改革之勢,如滾滾春潮席捲神州大地,激蕩在每個人的心中,滲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深刻改變著國家的面貌和人民的命運。

    國慶前夕,上海自貿區迎來周歲。

    短短一年,自貿區區域內新註冊的企業數量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匯率自由匯兌、構建離岸金融中心……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新的制度體系正在逐漸成型。

    “一項項改革政策出來後,大家都覺得這個社會在變化。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對這個社會充滿信心。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有奔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總裁鐘睒睒體會深刻。

    “敢夢、築夢、圓夢,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的改革,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崛起的希望!”一名叫“思念在前後”的黑龍江網友在網上留言。

    改革仍在繼續,發展永不止步。

    “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十三五”規劃從2016年到2020年,正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中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重要規劃。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

    金秋十月,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這是制度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沈春耀説。

    實幹興邦——實現夢想,需要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未來中國,更加令人期待。

    114年前,梁啟超充滿激情地繪出他心中的少年中國:與天不老,與國無疆!

    100多年前,孫中山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

    80年前,獄中的方志敏用生命呼喚“可愛的中國”。

    ……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一個古老卻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中國,一個面向世界、開放自信的中國,正大步向我們走來……(記者:趙承、霍小光、趙超、羅宇凡、熊爭艷)

責任編輯: 姜晨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