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公平——與農民工面對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30 21:4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羅鑫、趙宇航、徐博)公平,比黃金更重要。對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而言,其呼喚和期待尤為迫切。

    截至2013年底,我國就業人員達到7.7億,農民工總量則達到2.69億,成為我國産業工人的主體。然而,目前農民工就業穩定性不強,勞動保障權益受侵害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仍然較小。記者與多位農民工面對面,傾聽他們的心聲。

    心聲一:需勞動權益得保障

    來自重慶市開縣鎮安鎮39歲的陳勇,外出務工已有近20年了。談到自己最需要的,他説是按時領到工資。“幹我們這一行的,被拖欠工資是常有的事情,年底最擔心的就是老闆能不能按時給我們發工資。”

    “辛辛苦苦一年多,拿到工資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工資被拖欠卻成了常事。”陳勇説,“一旦遇到老闆不發工資,我們這些打工的真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舉報、打官司都得耗時間,我們拖不起。有些工友為了要回工資做出過激行為,那都是被逼的。”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金英傑説,農民工案件往往時間長、程序多,調查取證比較困難。大量的勞動爭議案件必須經過勞動仲裁,法院一審、二審、強制執行才能完成,維權之路過於漫長,而很多案子到了執行階段,由於企業沒有可以被執行的財産,農民贏了官司也拿不到錢。這也導致了不少農民工為討薪作出過激行為。

    湖北省就業促進會會長周臘元認為,農民工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不僅需要總體規劃,而且需要可操作性的細則,重在落實。

    心聲二:社會保障更完善

    今年50多歲的湖北籍農民工老王正為自己的養老發愁。由於在多地打工,養老保險已“斷檔”。“此前在浙江打工幾年,保險一直在交,前不久回到湖北,辦理保險轉移卻遲遲沒有辦下來。”

    其實,像老王這樣在保險方面遇到問題的農民工不在少數。周臘元説,由於工作流動性大,不少農民工在“轉移”保險的過程中,面臨輸入地願意轉、輸出地不願意接的困境。約60%的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會滯留在最初的參保地,而返鄉後的待遇卻全部由輸出地來負擔。

    在南昌建材一條街打工的農民工老熊告訴記者,他們所從事的建材切割工作危險性高,然而工廠並沒有為他們給辦理工傷保險。如果發生工傷,工友們會為“曠工”拿不到工資提心吊膽,病情稍有好轉,就急切地再次上崗。

    記者了解到,2013年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726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萬人。儘管農民工參保覆蓋面在擴大,然而在一些小規模、作坊式小企業,工傷保險參保率仍然較低,生産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危險機器操作培訓缺乏。

    心聲三:戶籍管理更公平

    湖北孝感小夥小周來武漢打工5年多,“安居夢”卻一直難圓。“靠一己之力買房很困難,想通過貸款來分擔買房的壓力。可是因為我是外地戶口,找了多家銀行,都不願意放貸給我。”即將談婚論嫁的小周現在感到非常為難。

    在武漢讀高二的小秦説,還有一年就要高考了,因為老家不在武漢,面臨回家鄉高考的難題。“兩個地方的考試內容、難度都不一樣,不知道咋辦?”

    周臘元説,像小周、小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於城鄉二元壁壘的存在,城市與鄉村、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戶籍上,附著的住房、醫療、教育等利益仍存在不小的鴻溝。

    這位專家認為,解決農民工戶籍問題尤為重要。因為由此衍生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夫妻分居等問題已給農村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隨著越來越多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轉移就業,對他們的戶籍訴求應優先滿足。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