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英雄:奉獻民族偉大復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02 16:5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安10月2日電(記者 梁娟 陳晨)“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走在嶄新的道路上。我們是優秀的中華兒女,譜寫時代的新篇章。……”

    進入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時代最強音。一個個重大事件,銘刻民族史冊;一個個中華兒女,與祖國風雨同舟;一個個感人故事,寫就復興之路。

    一個個親歷者、參與者,榮登新時代英雄譜。

    “飛天”成真:航天英雄鑄精神

    “點火!起飛!”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長征二號火箭托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騰,飛向太空。

    “為著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這一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名字——楊利偉。這位38歲的中國航天員,翻開了中國載人航天輝煌歷史新的一頁。“嫦娥奔月”,中華民族千年夢想成為現實!

    為了這壯美的歷史時刻,廣大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巨大奉獻,甚至付出生命。英雄飛向太空的那一刻,毫無畏懼,從容淡定。他帶著中華民族偉大夢想飛翔,帶著一代代航天人奉獻精神飛翔,帶著對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高度自信飛翔!

    自此,浩浩蒼穹,不斷上演中國壯舉和“神話”——

    神舟六號,費俊龍翻出了中國人最遠的一個“筋斗”;神舟七號,翟志剛太空邁出中國人太空“一大步”;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進入太空,開展空間實驗;嫦娥三號成功落月……

    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上的每一次探索,都引起世界極大關注。一個個航天英雄,成為新時期全國人民崇敬的偶像和榜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巨大精神財富。

    國難興邦:全民英雄挺脊梁

    興邦之路,伴隨著艱辛與磨難。

    2003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襲擊中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嚴峻戰爭中,神州大地昇華著人性的神聖與英勇: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不畏被傳染的危險,以年邁之軀臨危受命,帶領專家團隊日夜奮戰,摸索出有效治療方案;

    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連續奮戰一線,因染上非典而壯烈殉職,以47歲英年詮釋了一個醫護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摧毀了家園,但豎起了一座座感人的豐碑——余震中接生36個寶寶的婦産科醫生王麗;“最堅強警察”蔣敏;抗震小英雄林浩;一次次完成死亡飛行的某陸航團邱光華機組;無以數計不留姓名、默默奉獻的志願者……

    從非典疫情到四川地震,從“汶川加油”到“中國挺住”,災難將所有中國人凝聚在一起,挺起了百折不撓的民族脊梁,書寫了全民英雄的壯美篇章。

    百年夢圓:時代英雄為復興

    “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

    第29屆北京夏季奧運會已經過去6年,但是,這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帶給世界的驚艷與美妙,帶給中華民族的驕傲與榮光,久久縈回。“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改革開放,讓中國與世界親密牽手、緊密相連。

    一個夢想,百年等待!

    1908年,《天津青年》雜誌發出悲愴的“奧運三問”。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奧運之夢,遙不可及。百年之後,夢想成真,全世界體育健兒齊聚北京,感受著中國的古老文明與繁榮發展,也感受著一個博大、熱情、成熟、開放的國度。中國人心中,留下長長的英雄名單:不只是51名獲得金牌的中國奧運健兒,所有世界各路體育英豪,以及所有為北京奧運奉獻心力的人士。

    “我的命運與我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少年時,有過苦難的歲月。進入青壯年後,經歷過艱苦的磨煉,也分享過取得成就的快樂。中年後,改革開放迎來了祖國和我個人新的前景。”時任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當年申奧的講話,深刻表達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家國夢想。

    “走過2008,所有人都要重新設立人生目標。”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旗手、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説。

    “奧運對我的啟示在於,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實現自我價值。”北京奧運會志願者何海回望8年前那個火熱的夏天,發出感慨。

    “我們迎著勝利向前方,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邁著堅定的步伐,中國屹立世界的東方。

    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

    以自身努力奉獻民族偉大復興,衡量新時代一個人生命價值,定義新時代英雄根本內涵,成為中華兒女自覺的奮鬥追求。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