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今天怎麼做客?——國慶節長假熱議文明旅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04 17:0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錢春弦、王蔚)國慶長假,中國人出境遊越走越遠。今年“十一”正值旅遊法頒布一週年,“文明旅遊”已被寫進法律。中國人能否將“謙恭有禮”的做客之道帶往異國他鄉,在舉手投足、言談舉止中,做一個文明旅遊者,成為長假熱門話題。

    走出家門即為客,行為不美招反感

    “有的中國遊客自選食物超量,結果‘眼大肚子小’,吃不下的麵包、水果、蔬菜丟棄在盤子裏;有的遊客對免費領取的餐巾紙一拿就是一打;還有的遊客抓一大把免費的速溶咖啡帶回房間。”歌詩達郵輪的負責人對記者介紹。

    “這些行為反映了中國遊客的不文明意識,忽略一些食物的社會成本,以及缺乏社會公德。”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諮詢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説。

    一些遊客在境外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缺乏環保意識,有的在山間林地亂丟垃圾,有的在景區文物上刻字……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屢遭詬病。

    “這些行為不僅缺乏社會公德,也缺乏對自然環境的真正領悟。”資深全球旅行者徐行益表示,歸根到底,我們是大自然的客人,而不是主人。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指出,文明消費是支撐服務業的一個重要基礎,千萬不要以不文明消費,損害服務所帶來的幸福感。

    一屋不掃,何以彬彬有禮遊天下

    “我很早就知道,過路要看紅燈,垃圾要扔到垃圾桶,排隊時不能插隊,小花被採了會很疼,被別人幫助了要説聲謝謝……我想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一定做得比我好。”在日前啟動的“我為中國加分”文明旅遊活動上,5歲女孩陳思危朗讀的《致大人們的一封信》,讓很多成年人為之動容。

    “孩子的話讓我們成年人感到羞愧。大人行為不文明,會成為孩子們的示範。”中年遊客周晨對記者説,“希望旅遊者能夠明白,每一個旅遊者都是文明或不文明行為的展示者。”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力波認為,旅遊部門可製作一些小手冊,通過漫畫的形式,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越是低成本的團,越要做這樣的教育。

    吳力波説,她在日本讀書時,看到日本學生見到教授都要鞠躬,進電梯時都請教授先行。男人為女士開車門或拿行李,年輕人對老人要謙讓,對幫助的人説“謝謝”。

    專家指出,講禮儀是一種社會風氣,教育體系中應該有文明禮儀的內容,這有助於國民素質的提升。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事人力資源培訓的老師孫晴説,在本國不講文明禮儀,指望境外旅行時文質彬彬,是不可能的。

    她對上海、福建等地將旅遊不文明行為張榜公佈表示贊同,認為“新加坡之所以街道乾淨,沒有人吐痰,沒有人闖紅燈,就是因為違法成本非常高。”

    了解異國習俗,尊重他人為上

    談起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為,美國國際旅遊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漢努瑤認為,多數中國遊客講文明、懂禮貌,有些在外國人看來不夠文明的舉止,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不懂得、不了解西方禮儀和風俗習慣。

    她舉例説,美國人在餐館用餐時,通常是客人坐下來,靜等服務員到餐桌前,再開始點菜。而有的中國遊客一坐下來,就開始喊“服務員,點菜”。這種行為在中國餐廳可能是很正常的,而在美國人看來,就感到不夠文明。

    “這方面旅行社應多做工作,提前告訴遊客什麼是不合適做的,要把當地的文化習俗傳達給遊客,避免無意識犯錯。”漢努瑤説。

    如何做一個文明的遊客,在愛爾蘭從事旅遊工作的詹姆斯告訴記者,觀察周圍人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在日本與人換名片時要鞠躬,中國人見面時要握手,這些看兩次也會了。“通過觀察,能夠了解一些當地的文化習俗。”

    上海中旅出境旅遊中心總經理鬱偉華介紹説,到中東等一些伊斯蘭教國家旅遊,如埃及、土耳其等,特別要注意當地的風俗和禁忌。在遊覽宗教場所時要穿著得體,女士要準備頭巾,進廟宇時戴上;天熱要備有過膝蓋的褲子,不能穿短裙、短褲;鞋子必須是有鞋跟的,不能穿拖鞋……

    對於出境遊的中國遊客,鬱偉華強調行前做些“功課”,買一本書或上網查詢,一是了解出遊國家的民族禁忌,二是了解宗教禁忌,三是了解民族風情和生活習慣,以便尊重他國文化傳統。

 

新聞背景:我國一些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趙文君)近年來,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評。這些人在旅遊時喧嘩吵鬧不排隊、破壞文物古跡、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不尊重當地人風俗習慣等,被戲稱為“中國式旅遊”。

    2013年5月,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出現中文刻字“丁錦昊到此一遊”。消息一齣,立刻引爆關於中國遊客素質的大討論。相關微博被大量轉載,網友還“人肉”出刻字者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

    2013年7月,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外水池中泡腳的照片又在網上傳開,再度引發熱議。

    2014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舉辦的北京草莓音樂節,三天吸引遊客25萬人次,而觀眾離場後,現場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2013年6月,一隻受傷的海豚在三亞大東海擱淺,一些遊客見狀不是忙著搶救,而是紛紛與海豚合影,有人甚至為“便於拍照”將海豚抬出水面。當晚,海豚因嗆水搶救無效死亡。這一“暴力合影”事件,令輿論一片譁然。

    2013年6月,在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附近,十多名男性遊客同時面對頤和園外墻小便,引得國內外遊客批評。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