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員在安置點加緊施工。 10月3日,記者再次來到雲南魯甸6.5級地震震中龍頭山鎮。在灰街子安置點,坑洼不平的泥土地面大部分已變成水泥地面,一頂頂藍色的帳篷整整齊齊地搭建在5公分高的底座上。 “現在安置點的條件比剛住進來時好多了。路面硬化了,排水溝也有了,用電更有保障。住在帳篷裏既安全又衛生,不用擔心地面受潮,雨水也不會倒灌進來。電磁爐、電飯鍋這些家用電器也可以放心使用。”在灰街子安置點25號帳篷裏,來自八寶村黃泥坡社的村民李忠芬對記者説。當天,她家請人摘花椒,丈夫楊金武領著人去摘花椒,她在家負責做飯。 灰街子安置點有來自9個社(組)的受災群眾2000多人,居住在400多頂帳篷裏。為了讓受災群眾的生産生活更加方便有序,魯甸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對安置點群眾以社(組)為單位重新安置,實現了地面硬化,加高帳篷底座,接入動力用電,每個社配置一個具有取暖和做飯雙重功能的板材廚房,同時新建4個清潔廁所,安置點的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據魯甸縣政府辦主任李章恒介紹,為了加強安置點管理,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正在制定安置點管理制度,將進一步細化黨員幹部的職責,明確安置點注意事項。同時,組織各家各戶的青壯年勞動力參與到災後恢復重建中來。 為了讓受災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十四冶建設集團在國慶節期間組織了7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施工。“目前,我們已經完成350多個帳篷底座澆築,剩餘的113個帳篷底座兩天后就能完工。”施工現場負責人季興玉説。 “國慶節是個喜慶的日子,黨員幹部和工人們都忙著幫我們重建家園。我也不能閒著,把這最後的20多斤花椒清理乾淨,還能再賣800多塊錢。”龍泉社區街子社村民袁華一邊清理花椒一邊告訴記者,趁著這幾天天氣好,大家都忙著上山摘花椒,爭取在國慶期間把最後的花椒採摘回來。(記者 沈迅、蔡侯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