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在扶貧開發中從資金投入、産業發展等方面向民族地區傾斜,堅持把扶貧開發的重點放在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基本公共服務歷史欠賬較多的少數民族地區,不斷促進民族地區發展。 2011年以來,貴州省共投入財政扶貧發展資金122.8億元,其中投入少數民族地區財政扶貧資金70.39億元,佔全省扶貧資金總投入的59.4%;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2221個,佔全省已實施整村推進貧困村4000個的55.5%。當前,貴州省扶貧開發正不斷推進精準扶貧、提高素質“拔窮根”、特色産業“換窮業”、扶貧移民“挪窮窩”等措施,全方位打好民族地區扶貧攻堅戰。 注重民族地區精準扶貧到村到戶和實施片區規劃、縣級實施規劃的高度融合,通過建立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幫扶機制、精準管理和進退機制,重點抓好貧困人口準確識別、建檔立卡、“六個到村到戶”和動態管理等工作。 提高素質“拔窮根”。在少數民族地區,大力推廣貧困群眾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初中、高中畢業後未升學、未就業的新生勞動力的“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推進“黔深雨露直通車”異地培訓試點,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和“雨露計劃·助學工程”,擴大少數民族貧困學生直補範圍。 特色産業“換窮業”。優先在民族地區開展鄉村旅遊扶貧試點,突出紅色旅遊、民族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三大主題,在鎮寧、黎平等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圍繞溫泉、避暑山莊、農業觀光、休閒娛樂、特色餐飲、農家旅館等鄉村旅遊産品,推進黃果樹度假區、肇興侗寨、黔北紅色旅遊與生態度假區等民族地區的深度開發,貧困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 扶貧移民“挪窮窩”。今年,貴州省高度重視扶貧生態移民,出臺了《貴州省2014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實施方案》,規劃用9年的時間將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及生存條件極差地區的200萬農村貧困人口搬遷到城集鎮或産業園區、旅遊景區的服務區安置,從根本上改善移民生活條件。 貴州省還開展了“四幫四促”活動,在少數民族地區大力推行由扶貧系統幹部聯絡貧困縣+定點聯絡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扶貧企業的“1+4”包保責任制,實現民族地區幫扶的全覆蓋。 2011年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90.9萬人,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4109增加到2013年的5564元,年均增幅達到14.9%。(陳發文)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