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減稅降費來得更猛烈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09 08:2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兩場會議:一場是國務院部門負責同志會議,部署做好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另一場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促進有效投資和創業等事項。兩場會議有一個內容交集就是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工作,相關的改革舉措持續釋放效應,新的增長動力也正在生成。

    在部門負責同志會議上,國務院部署了六大舉措,當頭炮就是推進簡政放權,要求抓住有利時間窗口,有序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環保等價格改革,同時年內在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此外,會議還要求用好用活財政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運用定向舉措,推進普遍性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緩解“融資貴、融資難”。

    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順應社會期待,在去年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的基礎上,今年再作修訂,進一步縮減核準範圍、下放核準權限,並且完善監督。目錄經此次修訂後,中央層面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將比2013年減少40%。會議還要求,要堅持放管並重,加強後續監管。用有效的“放”和“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有效投資和創業的蓬勃活力。

    縱觀兩場會議以及近期李克強的相關表態,都離不開用更強有力的舉措推動改革,讓經濟提質增效,給民生受益加分。國務院的一手牌主要就是改革,簡政放權就是其中“王牌”,它能一舉多得,李克強念茲在茲就在於此。對於政府而言,遠期是要經濟成功實現結構轉型,提高産業的含金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近期則是完成好今年任務,同時謀劃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

    當然,社會上對於遠期與近期的目標實現有一定分歧,比如對於刺激政策的看法:有的主張通過更強有力的刺激提高經濟增速,讓今年的任務更輕鬆地乃至超額完成;也有的主張保持改革的定力,不管經濟速度如何變化,堅定調結構、去杠桿的方向,決不“放水”。兩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關鍵是要找到兩全的方案,既能保證遠期發展目標的實現,也能兼顧近期增長的信心與底氣。

    在我們看來,要想兼得遠近兩大目標,則需要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對於過去改革舉措進行全面梳理和督查,檢驗其激活市場、解放生産力的效應。由於行政層級、地域差異、實施條件等原因,不少改革措施從出臺到落實再到生效都有一定的滯後期。我們可以接受合理程度的滯後,但也必須對一些部門和地方存在懶政、亂政保持警惕,人為製造出來的“滯後效應”就是誤國誤民,必須對陽奉陰違、尸位素餐、違法違紀等行為嚴肅問責。當然,如果政策出現了水土不服或者實際情況已經變化,則應該適時調整,政府決策要服從經濟發展規律,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檢驗過去改革舉措會有兩個反饋,一個是措施有效,另一個是措施無效。顯然,無效措施應該及時調整,對於有效的措施,只要它能夠讓經濟保持活力、讓民生享受發展成果,同時政策的負面效應可以承受,那麼下一步就強化這方面的政策取向。如果減稅能夠讓企業恢復活力,如果降費能夠增強企業生命,那就讓這些改革舉措來得更猛烈些。古人説:“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短期財政收入的減少若能換來長期經濟實力的增強,那麼這部分損失的收入會在將來加倍補償。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由於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各種矛盾交織,任何舉措都不可能是靈丹妙藥。這就要求,既對我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滿信心,又要對困難和挑戰有充分估計。經濟增速或許會有下滑,這有過去幾十年超高速增長進入調整期的合理因素,任何一個國家在基數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都不可能讓經濟始終高速增長,我們必須適應這種新常態。尤其是,政府要把重增速的理念調整到重質量,剔除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哪怕增速有所折扣,它對國家和社會的意義依然十分重大。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