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 曹筱凡)當前中國和歐洲均面臨促增長、調結構、保就業等現實挑戰,而促進金融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則是雙方共同訴求。在此背景下,深化中歐投融資領域的合作,不僅是新一輪中歐經濟外交的題中之義,也是促進中歐形成利益共同體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中國和歐洲之間金融合作的範圍廣、程度深、進程快。從歐債危機期間中國繼續購買歐元區國債、投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支持歐洲金融穩定;到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歐洲,提振當地經濟,再到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離岸市場在歐洲蓬勃發展,這些都顯示出雙方經濟互動頻繁,金融紐帶愈加緊密,為雙方實體經濟深度融匯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當前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不少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赴歐洲收購具有品牌、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使雙方均獲益不菲。 中小企業是支撐歐盟經濟生態的主體。歐盟新近發佈的中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歐盟約有200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了歐盟三分之二的就業,對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然而,近年來歐洲經濟不景氣,不少企業面臨財務吃緊、本土市場萎縮威脅,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積極赴歐參與跨國並購和整合,幫助緩解了危機對歐洲實體經濟的衝擊。 中歐資本融合的雙贏效果獲得了歐方積極、客觀評價。荷蘭外商投資局總裁巴斯·普勒斯曾表示,歐洲中小企業和中國企業加強合作,能夠並使其走出暫時困境,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科特勒諮詢集團米爾頓·科特勒認為,中國企業購買了許多歐洲公司來填補技術差距,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企業向附加值鏈條上端移動。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投資者共收購、並購120家歐洲企業,創歷史最高水平。對此,美國榮定諮詢公司研究總監韓其洛評價説,中國在歐洲債務危機最嚴重時期展開並購活動,標誌著中國對外投資模式的結構性轉變,從資源豐富的非洲發展中國家,轉向收購發達國家的品牌和技術。 2014年1月至8月中國對歐盟投資猛增257.1%,這表明中企對歐投資依然呈現穩定上升勢頭。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裏克松認為,長期來看,中國在歐投資將會繼續上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歐金融合作的步伐加快,將進一步為中國企業投資歐洲提供金融便利。 渣打銀行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業務全球主管尤卡·皮爾曼指出,人民幣正逐漸被全球許多央行接受,如今它被許多人視為一種事實上的儲備貨幣。事實上,正如法國《回聲報》所説,歐洲主要金融中心正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以吸引人民幣形式的投資。 今年3月中國銀行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全面清算會員、託管業務合作、離岸人民幣産品資金清算與結算及人民幣計價産品研發推廣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7月,瑞士與中國央行簽訂了一份貨幣互換協議;9月,巴黎、盧森堡相繼設立人民幣清算行,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英國倫敦更是成為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産品市場領先者。 借助與歐洲夥伴的融匯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快車道",這必將降低匯兌成本,推進中歐金融合作,支持中歐間不斷發展的經濟金融關係。 當前,中國和歐洲都在謀改革、促發展,雙方發揮經濟互補性優勢潛力巨大,深化金融合作不僅惠及雙方實體經濟,也有利於維護中歐乃至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促進全球金融治理結構改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