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個週末,著名演員呂涼的戲劇工作室入駐閔行區顓橋,上海話劇中心獻演《人在窮途》,標誌著又一個以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基地的藝術項目來到百姓家門口。呂涼工作室集結話劇藝術中心專家,向社區市民以及中小學生送去話劇藝術賞析講座、課本劇教學實踐活動。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上海建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15個,平均面積約為4800平方米,實現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基本覆蓋所有街鎮目標,每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都有像呂涼戲劇工作室這樣的特色活動。 放棄商業利益,建最好中心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98%的街道、鄉鎮已建立了文化站,但因設施陳舊,門庭日漸冷落。2004年起,通過新建、改擴建、置換,全新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拉開序幕。各級政府舍得投入,讓中心離市民家門口近些、再近些,使“15分鐘公共文化圈”有了紮實據點。 位於靈石路745號的彭浦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地塊估值2億元,有不少投資商覬覦。在規劃審核時,商業用途最終被一票否決。市、區、鎮三級政府投資8000萬元,建成11668平方米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北站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原是一座校舍樓,管理部門通過産權置換將其轉撥給街道,又投入1600萬元建設費用。寶山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地塊是花重金從企業手裏購置的。在寸土寸金的靜安區,尋找達到符合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營規模的整棟建築不容易,管理部門獨闢蹊徑,化整為零,開出分中心。過去街坊娛樂,只能在馬路邊對弈、過道內唱戲,常引發擾民爭端,自從家門口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成,“馬路搏殺”已成“老皇曆”。 作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上海市關於加強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與管理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間,對規劃審定的新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經費繼續實行原補貼政策,即主要由區縣政府給予保障,市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給予平均每個中心250萬元補貼。 專業機構託管,由群眾監督 有了完善的硬體,軟體如何跟上?2013年4月1日,上海出臺面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地方立法 《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進一步細化規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並制定了服務標準、項目清單、評估考核辦法、投訴處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這是全國第一部專門面向社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法規。 事實上,上海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營探索,早在“規定”出臺前就已開始。一些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立之初,嘗試將活動室、演出廳出租給個體經營戶,結果公益性文化事業沒有被“養”大,反而淹沒在商海中,人氣也沒有旺起來。在明確公益定位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探索更為高效的管理模式,鼓勵社會主體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管理和服務。 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通過專業機構託管,“兩會一評估”讓所有工作人員繃緊了弦。“兩會”指的是社區文化管委會和聯席會議制度,前者負責審批、確定收費標準等;聯席會每月一次,審定活動排片表,聽取意見,實時動態監督。“兩會”都有極高比例的居民代表參與。“一評估”則是請居民明察暗訪,確定各項活動是否續約。 古美文化活動中心是閔行區首家委託社會組織管理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委託管理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心氛圍“生動”了很多。中心12名工作人員直接受聘于社會組織,危機感催生積極性,工作更主動,群眾滿意度也相應提升。另一方面,託管讓街道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化項目協調上,付出同樣費用,效益卻在無形中擴大增長。 配送文化産品,喜歡啥點啥 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推進中,上海始終把公共文化産品供給作為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市級公共文化資源配送總額度6500萬元。以各區縣常住人口為主要分配依據,重點向遠郊和大居傾斜,其中95%經費按照區縣人口比例分配,預留5%經費向金山、崇明、奉賢等遠郊和已建成併入住的大居傾斜。數字化派送服務系統讓直達社區的“一站式”服務成為現實。 “流動剪藝館”活動在金山工業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行,宣告2014年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平臺網絡“點單”功能上線。活動中心工作人員馬莉透露,由於項目新穎,25個名額一天就被搶光。在今年推出的公共文化“三級配送網絡體系”中,一級(市級)資源配送注重優品、精品,二級(區縣)根據地域特點與市級形成差異化配送,三級(街鎮)充分利用本地文化及人才資源,使配送向村居延伸。下半年派送演出資源主體同比增加40%,文藝演出、講座、展覽、活動、電影、培訓、信息服務等各類資源共3萬多項。 為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參與,今年公共文化資源採購改“撥款制”為“購買制”。200余家院團、行業協會、文化機構成為主力軍,同比增加近100%。由於交通不便和時間成本較高,過去一些市級院團和文化單位不願到遠郊開展活動。今年配送工作開展以來,好項目首先到遠郊打頭陣。 曹楊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助理秦蕾表示,“從過去配什麼看什麼,到現在喜歡什麼點什麼,變化巨大。”來自社會主體的創意項目尤其受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歡迎,河馬動畫的移動3D電影進社區、中福會的和平鴿親子教育服務包、動漫行業協會的“上海漫生活”系列漫畫展、“華文創意”的“幸福心理學”系列工作坊等,在公共文化配送平臺推出當天即被“秒殺”。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輻射能量吸引越來越多合作者。市科委在石門二路等數十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青少年科技探索館,市體育局在臨汾街道、五角場等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市民體質檢測站、百姓健身房。陳伯吹兒童文學基地落戶廟行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呂涼、馬曉暉、馬莉莉等一批文藝名家進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隨著文化上海雲平臺納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有望從家門口深入到電腦、手機、移動終端和電視端口。到2016年,上海市民有望足不出戶,快捷享受市、區、街鎮各級公共文化資源。(記者 諸葛漪)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