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這裡被銘記。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外,李克強總理緩步走向無名烈士墓,向長眠在這裡的反法西斯戰爭犧牲者敬獻花圈。軍樂莊嚴,軍旗低垂。五星形狀銅質基座中央的長明火從未熄滅,就像那場70年前的戰爭,從未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兩國並肩作戰、攜手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歷史。”李克強鄭重宣告。 歷史走到今天,人們仍然可以通過銀幕看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炮火和盧溝橋的硝煙;蘇聯紅軍騎兵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日的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這是中俄兩國軍人在戰爭中“用鮮血凝成的友誼”,也是兩國人民對於戰爭共同的慘痛記憶。 戰爭的歷史從未被忘記,因為人們對和平的未來從未停止期許。 在無名烈士墓前,李克強回顧戰爭的歷史。他兩次強調,中方願與俄方共同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共同維護二戰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事實上,俄羅斯將中國總理訪俄第一項行程“超規格”安排為向無名烈士敬獻花圈,這一舉動本身是在向世人宣示——每個國家都該回歸最基本的“歷史觀”:要反思,不要遺忘;要和平,不要戰爭。 去年5月,李克強在出訪德國期間專程前往波茨坦會議舊址參觀。他當時説,歷史是客觀存在,也是一面鏡子,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任何否認或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國願同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維護二戰後確立的和平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 而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擲地有聲宣示“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開歷史倒車”時,坐滿代表委員的人民大會堂,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中國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只有戰爭的陰影徹底遠離,國家的發展才有穩定基礎;只有和平的環境得到維護,民眾的幸福與尊嚴才能得到保障。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新秩序,是人類文明對戰爭痛苦的深刻反思,是戰爭淒涼廢墟上孕育出的、對於長久和平的制度追求。而李克強總理對於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的持續發聲,正是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的呼喚:唯有對戰爭歷史的深刻反思,才能孕育長久和平的希望之光。 在克裏姆林宮無名烈士墓前,李克強既回顧了戰爭歷史,也期許和平未來。他稱讚,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是俄羅斯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世界熱愛和平人民的驕傲。 在他身後,銅質基座中央的長明火始終在風中搖曳,如同戰爭慘痛歷史的鮮明警示,也如同人類反抗侵略、維護和平的光芒,世代傳遞、生生不息。(肖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