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以改革新舉措推動華夏文明傳承與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5 10:4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蘭州10月15日電(記者王艷明、張文靜)在敦煌市郊,金色外表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就像一個流動沙丘在戈壁上緩緩隆起。8月以來,已經有近20萬遊客進入參觀,夢幻般的觀景效果,受到各方好評。

    “通過數字技術展示敦煌藝術,遊客觀察體驗效果明顯提升,洞窟壓力有效緩解,這是一舉兩得的創新。”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説。

    作為華夏文明的瑰寶,莫高窟因近年來遊客快速增多不堪重負,如何保護好、傳承好,成為保護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2013年1月,甘肅申報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國務院批復。莫高窟管理機構敦煌研究院率先解決了長期困擾的保護和利用矛盾,讓華夏文明通過傳承和創新走向數字化時代。

    不僅如此,甘肅借助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平臺,以敦煌為切入點,將其打造為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重振絲路雄姿。

    “名城建設如同‘再造’敦煌,再續敦煌這顆絲路明珠的文化輝煌。”甘肅省委宣傳部長連輯説,省級編制規劃、聘請上百位國內專家為敦煌文化保護與發展做頂層設計,可以説前所未有。

    自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批復以來,甘肅科學謀劃,重點推動,通過一系列改革新舉措挖掘文化資源,推動傳承與創新,使文化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最近在蘭州、敦煌兩地舉行的第三屆國際文化産業大會,就吸引了60余國家和地區參加,其中很多來自於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本屆國際文化産業大會以“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甘肅各地精心準備的文化項目得到國內外客商的認同,短短3天時間,就有100余個文化項目簽約,簽約金額超過400億元。

    除了在家門口搭建國際平臺外,甘肅各地依託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改革創新,積極培育文化産業。

    今年9月下旬,隴西縣舉辦第三屆世界李氏文化旅遊節,邀請本省及陜西、青海等文化企業參展,併為他們免費提供60多個商鋪、展位,集中展示文化産品。

    “看似很小的舉動,隨著參與企業增多,未來也能厚積薄發,推動文化産業的升級。”隴西李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俊説,李氏文化是華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讓李氏文化得到傳播和發揚,他和他的團隊設計研發了43大類500多個以李氏文化為主題的工藝紀念品,吸引海內外李氏宗親尋根問祖,去年公司營業額達到400多萬元。

    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引領下,甘肅文化産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發展勢頭。甘肅省委宣傳部發改處處長王正茂介紹,2013年,甘肅文化産業實現增加值105.8億元,較2012年增加29.83億元,今年一季度,文化産業繼續保持加速發展態勢,同比增長38%。

    作為首個國家級文化發展戰略平臺,甘肅還在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實踐中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也是興業富民的“綠色産業”,能為欠發達地區發展探索新路。

    通渭縣就是一個例證。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居然把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發展成為文化産業,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書畫産業先進縣”。

    “通渭縣畫廊和書畫仲介服務機構有380多個,年書畫作品交易額1億元以上。”通渭縣縣委書記令續鵬介紹,該縣10萬多戶居民,家家挂字畫,民間書畫收藏總量達150多萬件。

    書畫能興業富民,根植于黃土高原的農耕民俗文化,也能成為助農增收的文化産業。慶陽市委宣傳部提供的數字顯示,當地有規模香包民俗文化産業公司200多家,産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全市文化産業增加值8.6億元,比上年增長53%。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甘肅文化産業異軍突起,充分了顯示出優秀民族文化也是生産力,只要保護好、利用好,完全可以成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的新動力,並且實現華夏文明的傳承與創新。

    連輯介紹,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正按照一年啟動建設、三年初見成效、七年實現規劃目標來推進。到202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5%以上,文化産業將成為甘肅支柱性産業。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