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周瑋)記者20日從文化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文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形成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這一明確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和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兜底"標準有望近期公佈。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説,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明確要求。"標準化引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科學發展的迫切任務,也是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他説,當前,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缺位、越位、錯位現象,社會參與不足;重投入輕産出、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和群體不平衡的現象突出,廣大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落後,欠賬較多。 張永新透露,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主要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確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範圍,包括群眾的讀書看報看電影看電視收聽廣播以及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比如看電影,要保證農村群眾一村一個月要看一場電影,並提出放映的片目應該包括兩年之內在國産院線上映的優秀影片。二是就設施和人員保障做了一些規定,比如在哪個層級設置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特別是在基層鄉村和城市社區,建設綜合性的文化設施場所,面積、服務條件、輻射半徑包括設施所需要的隊伍數量,都做出明確規定。 據介紹,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著眼于"十三五",從2015年開始計劃到2020年,爭取全國各個省區市都能達到這一標準。"這個標準的制定也為下一步考核地方黨委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履職履責情況提供了一個基本依據。"張永新説,在此基礎上,還要逐步建立健全涉及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技術標準和業務標準,比如圖書館、文化館提供什麼服務,服務的內容是什麼,為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可以看得見的公共服務。 文化部提供的數字顯示,"十二五"前三年全國文化事業費已達1400億元,已超出"十一五"時期五年的全國文化事業費。截至2013年底,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近200億元資金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以此為抓手初步建立了基層公共文化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機制。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