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秋收:旱災之年“逆勢”增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1 14:3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春10月21日電(記者王猛)今夏以來,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多個産糧大縣遭遇嚴重乾旱。但在旱情嚴重的全國産糧十強之一的農安縣,日前經過農業部門測産,當地裕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玉米田,通過採用抗旱增産技術,糧食産量較比風調雨順年景並未減少,甚至有所提高,令農民感到欣慰。

    此前記者在農安縣調研時發現,儘管當地多個鄉鎮旱情嚴重,而裕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所屬的玉米田卻是一片深綠,與周圍農田玉米葉面枯黃對比鮮明,幾乎看不出旱災痕跡。

    農安縣小城子鄉西王家村農民王再新今年種植20公頃玉米。農安縣農業局測産數據顯示:25個水分玉米每公頃30615斤。

    “看著今年旱情嚴重,之前一直在擔心減産。沒想到通過科學種糧確實能實現抗災高産。”王再新説。

    農民李文龍所在的農安縣柴崗鄉今年旱情較重,他家種植10公頃玉米。“7月以來旱情逐漸加劇,但我家玉米田一直長勢良好,每公頃打2.7萬斤糧,跟去年風調雨順年景産量持平。”李文龍告訴記者。

    記者在農安縣柴崗村測産現場看到,專業人員通過精密量壟寬、壟長、壟距,測算出種植面積,並用嚴格的測算方法,分別在地塊中間取了3個檢測點,計算出玉米總株數和受檢玉米穗的總粒數,計算出玉米“百粒重”,從而測算出檢測點的玉米公頃産量。

    農安縣農業局局長張興順説:“根據3個檢測點産量精確取出平均值,代表該地塊的公頃總産量。這種方法是目前國內最為嚴密和最為苛刻的測産方法。”

    多位合作社農民表示,在合作社技術人員指導下,他們今年施用了生物有機肥,並通過秋整地秋施肥辦法,保證土壤中的水分不流失。因此儘管遭遇旱災,但糧食産量不僅未受影響,反而實現增産。

    成立於2009年的吉林省裕豐合作社現有社員5000戶,服務面積超過5000公頃。合作社理事長徐國臣説,針對當地現有耕種模式和現階段農民對科學種田認知程度偏低的現狀,合作社專門聘請7名專職農藝師,每日到田間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

    “測土配方、科學除草、精準施肥,在我們的指導下,糧食産量明顯提高。”合作社農藝師郭浩説,嘗到“良法創高産”甜頭的農民越來越多,他們對糧食穩産高産期望之高前所未有。

    目前在吉林農村,除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宣傳農業科技以外,農業合作組織逐漸成為農業科技宣傳的主力。

    與農業打了30年交道的徐國臣説,2014年農安縣部分地區乾旱少雨,但合作社通過“大壟雙行”技術種植,增加了公頃保苗率。同時,指導農民深施肥,使作物根係充分吸收土壤保水層中的水分,併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高有機質。“糧食産量不僅沒有比風調雨順的年景減産,甚至有所提高,説明這套抗旱增産‘組合拳’發揮了實效。”徐國臣説。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