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智慧·高效——從農交會看現代農業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7 15:5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青島10月27日電(記者 于文靜、蘇萬明)春華秋實,秋天是碩果纍纍的季節。日前,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各地的新奇優特農産品“濟濟一堂”。今年的農交會有哪些新鮮貨?傳説中的“智慧農業”有多聰明?現代農業有哪些新趨勢?記者在農交會上一探究竟。

    品牌+可追溯:舌尖安全更有保證

    香氣濃郁的九三集團的豆漿粉、在法國獲獎的“西夏王”外交使節系列葡萄酒、北大荒有機雜糧、上饒土蜂蜜、洪湖生態甲魚……在農墾展團的展臺前,很多參展商、貿易商紛紛前來洽談、購買。

    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質量安全處副處長葉亞芝告訴記者,近年來,農墾大力推動品牌和可追溯體系的建設,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在農交會展示的産品中,很多産品都實現了可追溯,比如洪湖生態甲魚,用手機微信掃一掃産品二維碼,包括養殖信息、生産公司名稱等內容就會出現。

    舌尖上的安全是百姓非常關心的話題。在本屆農交會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幾乎佔據所有展臺,受到參展商和百姓追捧。

    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國蔬菜、畜禽和水産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5.9%、99.4%和93.1%。今後將推進標準化種植養殖,推動農産品品牌建設,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提升基層檢測和監管能力,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

    物聯網+大數據:“智慧農業”更聰明

    在農業信息化展區,“隱藏”在模擬麥田間的傳感器“機器人”和空中的無人機引起很多觀眾駐足觀看。據了解,傳感器可以感知田間和空氣中的溫度、濕度等信息,將信息傳到衛星再回傳到無人機,無人機就自動實施噴藥等作業,不僅節省人工,而且更加精確、環保。

    農業信息化是本屆農交會的亮點。在“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展臺前,浙江托普儀器有限公司農業物聯網負責人黃祖軍介紹了農作物從種到收再到銷售的全過程,包括田間智慧種植、運用GP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農機“智慧收穫”、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消費者網上“點菜下單”等。

    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原本鄉土的農業開始時尚起來,信息化不僅推動農業生産方式改變,也深刻改變著農産品消費方式。據統計,我國已篩選出310項農業物聯網成果,涉及農作物“四情”監測、設施農業、畜禽水産養殖、農機作業調度、農産品質量安全等,農産品電商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制高點。要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工程,推動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

    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更活躍

    周至獼猴桃、脆甜的銅川蘋果、香糯的榆林定邊馬鈴薯、安康生態富硒農産品……記者從陜西名特優農産品推介會上解到,這些産品的生産經營者主要是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他們積極拓展市場,成為最活躍的參展主體。

    “以前農民是按自己的經驗種蘋果,現在通過合作社推廣施用有機肥等生態種植技術,蘋果水分大、甜度高。”沂源紅SOD蘋果的參展商、山東省沂源縣新科農技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偉告訴記者,沂源紅蘋果每斤10元左右,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

    據了解,目前我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達121萬家,有家庭農場87.7萬家,龍頭企業12萬多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農業龍頭企業一起,構成了農業生産多層次的經營服務體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曉山説,要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