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田兆運、楊啟鵬)北京時間1日清晨,隨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安全著陸,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陳宏敏説,這表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順利實現了4項關鍵技術的突破,航天測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高精度的繞月自由返回軌道定軌及預報技術。全新的繞月自由返回軌道,對定軌和預報精度要求很高。而且,這次任務軌道控制次數多、姿態機動頻繁,影響軌道測量精度的因素複雜。中心模擬各類誤差進行倣真打靶分析,設計制定了適用於各個階段的數據使用原則和定軌策略;研究制定了利用聖地亞哥、瑪斯帕拉瑪斯和納米比亞三站接力跟蹤、聯合測軌的實施方案,實現了定軌和預報的高精度要求。 二是高精度的軌道控制技術。這次任務中3次中途修正控制均瞄準再入點,其控制策略、軌控模式、約束條件等,均較以往任務變化較大。對此,中心研究設計了以瞄準再入點參數為目標的全新中途修正算法,制定了通過組合修正實現航程調整、入軌異常等情況下的應急控制策略,設計了抬高服務艙軌道近地點等規避方案,解決了基於繞月自由返回軌道的策略規劃和應急控制這一難題。 三是跳躍式返回過程預報與引導技術。實施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器上制導控制方法複雜,氣動影響預測難度大,産生風險的因素很多。中心結合返回器制導原理,利用返回器氣動參數,制定了落點預報與引導實施方案;並與飛行器研製單位密切協作,開發了彈道預報的計算方法和軟體,確保了返回預報和引導的順利實施。 四是高密度測控協同與動態規劃調整技術。這次任務,發令密集、控制頻繁、環環相扣,需實現快速靈活的飛控任務動態規劃,確保兩器之間、天地之間的高度協同控制。中心通過對各次關鍵控制的飛控計劃、測控資源及實施流程進行統籌和優化,對各類關鍵指令設計預備計劃發送和人工判發的備保措施,並利用自動追趕發令、雙目標修正發令、多源遙測比判等手段,實現了飛控快速應變和動態規劃能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