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 孫洪磊、李鯤)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在天津等北方城市日益凸顯。近幾年來,天津多措並舉,通過完善環保體制機制、鼓勵引導企業治污減排、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維護群眾生活環境等綜合性措施,改變傳統發展方式,努力還百姓青山綠水、清新空氣。 完善體制機制 引導企業治污減排 在採訪中,天津多位政府部門負責人、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均認為,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靠一兩個部門單打獨鬥根本行不通,行政之手與市場相結合方能産生最佳的效果。 據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介紹,天津市從去年9月啟動“美麗天津一號工程”以來,6先後制定實施了《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計劃》《煤炭經營使用監督管理規定》等制度層面的規範性文件。而在制度之內,市場手段則是引導企業走向環保的最佳途徑。 以排污費徵收為例,天津市前些年標準偏低,有的企業寧願交罰款也不願治理。天津市發改委副巡視員李軍説,今年7月1日,天津市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種污染物的平均收費提高了9倍,同時以獎代補,倒逼企業加快治污進度。 大港發電廠生産副廠長張國慶説,如果按照以前的排污費徵收政策,企業每年大約需交費3000多萬元;新政策規定污染物排放濃度達到地方標準50%以下可以享受“4折”優惠,現在每年交排污費不到900萬元,一年少交2000多萬,企業自然就有治污積極性了。大港電廠自籌4億元對四台機組進行煙氣脫硝和除塵改造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煙塵濃度則穩定控制在5毫克/立方米以下。 高效利用清潔能源 改造傳統發展方式 天津市年用煤5000多萬噸,在一次能源中佔到60%以上,集中供熱面積3.66億平方米,使用傳統燃煤鍋爐對大氣環境影響較大,如果改用熱值高、燃燒穩定的天然氣則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氮氧化物排放量50%,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2011年,天津確定“十二五”期間淘汰中心城區和濱海核心區燃煤供熱鍋爐房,改燃並網總面積1.17億平方米。截至今年10月底,天津已淘汰95座鍋爐,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08萬噸,如果天然氣源能保障充足,天津中心城區將在2015年底完成煤改燃。 通過技術手段高效利用能源也能進一步提高煤改燃的邊際收益。記者在天津華電武清燃氣分佈式能源站看到,這裡循環利用天然氣産生的熱量,同時滿足武清開發區對電力、採暖、工業蒸汽、生活熱水等的需求,讓能源發揮多次效益。 除了採用新技術從源頭上節約能源,天津也在積極探索資源的循環利用。在靜海縣的子牙循環經濟産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照于介紹説:“我們園區每年可以拆解生産100萬噸塑料,相當於每年節省600萬噸原油;我們每年還能向社會提供廢銅45—55萬噸,不用開礦,我們這裡就是‘城市礦山’。” 維護城市綠肺改善生活環境 今年初天津正式實施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劃定了永久性保護生態區,核心區、控制區面積達到2980平方公里,佔市域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 位於天津市東北部的寧河縣七里海濕地總面積233平方公里,棲息著180多種鳥類,大面積的蘆葦是清除水污染的天然濾池。但長期以來,51個村約11萬村民就生活在濕地之內,再加上降雨量減少,濕地逐年退化。 對此,天津市縣各級財政籌措資金20多億元,實施了居民搬遷、水系治理、葦田恢復、鳥類保護等工程,寧河縣七里海管委會副主任陳力認為,此舉不僅有效保護了濕地,還促進了生態旅遊和農業的快速發展,在保護生態與改善群眾生活之間取得雙贏。 此外,為改善城市生態,天津市在城市近郊和內部建設各種公園,通過多層次綠化增加城市的“肺活量”。武清區北運河休閒驛站是一座典型的郊野公園,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産的京杭大運河是這裡的靚麗風景。 據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與天津市林業局介紹,天津城市綠道公園規劃總長度45公里,而郊野公園到2020年將增加到16個,總面積867平方公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