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盼北京APEC撐起亞太風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05 07:2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目光投向北京雁棲湖即將迎來的盛會,耳畔迴響一年前印尼巴厘島傳出的中國聲音。 

  “2014年中國將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活動。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面向未來,謀求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亞太經合組織發揮更大引領作用,勾畫亞太長遠發展願景。”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的鄭重承諾振奮人心。

  11月10日至1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北京召開,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區域升騰新的動力。

  積極行動,中國號召力備受矚目

  中國1991年加入APEC,始終是積極的參與者,智慧的貢獻者。

  曾經,中國成功舉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多次主辦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會議,提出並成立亞太經合組織港口服務網絡、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等各類合作倡議和機制,設立中國APEC科技産業合作基金,為成員經濟技術合作提供資金支持。中國工商界成立了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為深入參與亞太經貿規則制定提供了機制保障,體現了中國工商界承擔國際責任的積極態度。

  中國積極參與以茂物目標為核心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倡導循序漸進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1996年4月1日起,中國對4900多種商品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降稅幅度接近36%。目前,中國十大貿易夥伴中,有8個是APEC成員。2013年,中國與APEC成員的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的60%,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83%和對外投資的69%都是與APEC成員進行的。

  來自世界的讚譽數不勝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經濟專家詹姆士·勞倫森説,中國是亞太地區的貿易樞紐,亞太地區經濟體都期待中國的發展進一步惠及它們。希臘歐洲與外交政策基金會國際問題專家佐戈普魯斯認為,中國自身經濟總量的增加、對外開放的深化,推動了亞太地區經貿活動的擴大,使地區經濟發展更加平衡,貿易投資活動更趨活躍。在美國亞太經合組織國家中心總裁莫妮卡·惠利眼中,“中國不僅在APEC機制內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中國的號召力更強了,更深入地參與APEC事務,正引領著其他APEC成員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的評説擁有充分的現實依據。今年以來,APEC成員經濟體一共提出100多項合作倡議,其中50多項都出自中方,關於藍色經濟、互聯網經濟、城鎮化等領域的許多合作倡議,更是由中方首先提出。

  致力合作,亞太大家庭機遇共享

  中國始終積極支持和參與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對任何有利於推進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的機制安排都持開放態度。正因為如此,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地區和世界的共同繁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為27.8%。該機構測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將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所有人都希望中國經濟能繼續增長。”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喬舒亞·梅爾澤説,“中國在經濟發展、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亞太地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巴西金磚問題研究中心教授保羅·羅貝爾認為,憑藉經濟的迅速發展、穩定的改革步伐,中國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作出了表率。

  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瑪麗亞·維哈德加認為,當前,歐美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作為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中國的發展有助於亞太地區保持活力。中國內需不斷上升,吸引大量外資,將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再平衡。

  令亞太夥伴們備感振奮的是,中國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對外合作構想,首要的合作夥伴就是亞太各國,首要的受益對象也是亞太各國。

  正值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和增長的關鍵時期,亞太地區經濟高度融合、亞太合作深入發展的美好願景更值得期待。厚望,濃聚於人們對北京APEC豐碩成果的預期之中。

  “中國將致力於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各方的地區合作框架,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推動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更緊密夥伴關係,共謀亞太長遠發展。”有目共睹,在印尼巴厘島上作出的中國承諾已經化作一片片現實的圖景,鋪展開來,絢麗多彩。人們更加期待,北京雁棲湖畔匯聚“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的合作之聲,撐起亞太合作之船的巨大風帆,為駛向更加寬廣的未來引航。

  (本報記者吳綺敏、劉華新、暨佩娟、韓碩、鮑捷、任彥、吳成良、廖政軍、王海林、劉慧、趙成)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